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现已成为当今中国政治实践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注:回答问题时必须概括答案,不得摘抄材料原文):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现已成为当今中国政治实践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注:回答问题时必须概括答案,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摘自《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  第一条 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与洛恩堡、……汉堡。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六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收皇帝指挥……
第六十八条 如遇联邦领土内有威胁社会安全的情况,皇帝可宣布国内任何地方处于戒严状态。
——摘自百度百科《德意志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唐世宰相,名尤不正”的理由。并指出到明清时期行使宰相职责的相关部门的变化(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与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相同之处,并概括分析后人评价这部宪法是“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的原因。就材料二的内容而言,概括指出该宪法对德国历史所产生的意义(12分)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概括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途径有哪些。(4分)
答案
(1)理由:宰相职责本来很重,但唐初设立三省分割相权(2分);后因唐太宗曾担任过尚书令,臣下回避,由仆射代尚书省长官为宰相(2分);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宰相(不轻易委任宰相,经常用其他官职来掌宰相权)(2分)。
变化: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立内阁助理皇帝处理国政;清代设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4分,采分点在内阁、军机处)
(2)相同之处:确立联邦制,国家(中央)宪法高于地方法律;国会由两层议院组成,立法必须得两院一致同意才能通过;国家元首在一定程度上受议会制约。(4分,答到任何两点即可,采分点分别在联邦制、两院制、受议会制约。)
原因: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2分);宰相控制联邦议会,就意味着皇帝控制了联邦议会(2分,采分点在皇帝控制联邦议会);皇帝控制军队(全部军事力量),可宣布国内任何地方处于戒严状态。(2分)
意义: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德国的民主代议制度;标志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代;德国资本主义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德国崛起为大国,对20世纪的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2分,答到任何一点即可)
(3)途径:分权制衡(2分);立法规范(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 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等信息直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明清时期”相关史实分析归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立内阁助理皇帝处理国政;清代设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第(2)问,主要考查学会比较分析理解的能力,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以及材料信息及已学知识可以联邦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会、立法以及国家元首等方面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主要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特点,依据已学知识可以从宰相、议会、皇帝三个方面分析其独特性;第三小问主要结合材料及已学知识分析历史意义,可以从民主制度的建设、代议制的确立、德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归纳。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即对权利的制约,材料一中通过分割宰相的权利达到集权中央,材料二主要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权利。
核心考点
试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现已成为当今中国政治实践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注:回答问题时必须概括答案,不得摘抄材料原文):材料一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汉承秦制,加强中央集权
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历史传统
C.结果:尾大不掉,导致七国之乱
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说:罗马帝国亡了,以后就再没有罗马。唐室覆亡以后,依然有中国,有宋有明有现代,还是如唐代般,一样是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罗马帝国灭亡后,标志着西欧古代历史的终结,西欧进入分裂割据
②罗马文明的很多元素在中世纪以来得到传承(如罗马法和基督教等)
③从制度的优劣得失或从文明的传承关系等视角比较唐与罗马的灭亡
④钱穆所言“中国”是指中国的传统文明,唐朝对中国传统文明有重要贡献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惩唐季藩镇,削其兵柄,收其赋入。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这一评论是针对
A.西周分封制瓦解B.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C.西周分裂割据局面D.北宋“重文轻武”治国理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太宗把各地都督、刺吏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其目的是
A.压抑士族,广辟才路B.加强考察,赏功罚罪
C.精简机构,提高效能D.惟才是举,用人所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