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14分)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面中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面中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法制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一、二,与《秦律》相比,《中国民国临时约法》有哪些进步?(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这部宪法的特点。(2分)
(4)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2分)
答案
(1)秦律的特点:①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2分)②法律较为周密,涉及内容广泛;(2分)③体现法家思想,刑罚严酷,轻罪重刑。(2分)
(2)进步:强调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否定了君权至高无上、“家天下” 和“终身制”,体现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4分)
(3)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具有广泛的群众性。(2分)
(4)趋势:民权取代君权;民主取代专制。(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14分)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面中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中国封建社会若有民告官,在秦朝、汉朝、两宋应分别由谁先来授理
A.太尉、刺史、转运使B.御史大夫、刺史、通判
C.丞相、三司使、军机处D.御史大夫、州牧、节度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材料三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形容秦朝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李白的诗称赞了哪位君主的什么伟大功绩?(3分)
(2)针对材料二中两人的不同争论,这位君主最终采纳了谁的建议?实行了什么措施? (5分)
(3)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代所确立的皇帝制度的内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内容,谈谈你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张艺谋执导的以秦始皇为主题的电影《英雄》一经放映,便风靡一时。从历史角度看其主要原因是这部大片
A.功夫特技水平高B.揭露残暴政治C.歌颂完成统一D.娱乐性很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唯有法律的征服最为持久”;我国史学家认为:秦朝的法律源于战国时魏国李悝的《法经》和秦国的《秦律》,应该算是一部十分完备的法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任何人”指什么人?(2分)材料中“民主”的含义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6分)
(2)结合秦朝法律与罗马法,分析“秦朝短暂而亡”、而罗马法的“第三次征服最为持久”的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的看法:
唐人柳宗元对曰“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县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则认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袭一时权宜苟且之制,为子孙不可易之常典,岂不过哉!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四  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卷91《百官志》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柳宗元对秦朝“短促而亡”原因的看法,王夫之对秦朝施行郡县制又是如何评价的?(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年“矫秦之枉,徇周之制”是指采用什么制度?唐朝中期的“桀滑”、“叛将”是指哪一类人?(4分)柳宗元从西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朝“有叛将而无叛州”总结出怎样的教训?(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中央政府为收夺地方之“兵”、“财”、“政”采取了哪些举措?(6分)据材料三,朱熹是如何评价上述举措的?(4分)
(4)材料四提及的“都省”、“省官”中的“省”是指元朝哪一政府机构?据材料,元朝行省长官的设置有什么特点?(4分)纵览秦汉以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历程,你得到了什么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