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材料三 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不甘的不仅仅是台湾民众,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
材料四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10分)
(2)材料二中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6分)
(3)材料三中条约内容出自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简述其恶劣影响。(5分)
(4)材料四中歌曲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面对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该战线的名称是什么?(4分)
答案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3分)
(2)中日甲午战争(3分);《马关条约》(3分)
(3)《辛丑条约》(2分),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均可)(3分)
(4)抗日战争(2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关键信息: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第一小问则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第二小问主要是依据问题中的时间信息判定郡县制与行省制;第三小问则分析秦、元两个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共同作用,即加强中央集权。
(2)本问考查重大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关键信息: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依据关键信息可以分析材料述及的历史事件,即中日甲午战争;再依据教材料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3)本问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及西方列强侵华。关键信息:“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从内容上分析,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恶劣影响”则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是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题干材料是中国国歌,解答需与抗日战争相联系。关键信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第一小问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抗日战争;第二小问考查民族统一战争,结合抗日战争这一时间信息,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争。
核心考点
试题【(25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实行皇帝制 | B.实行三公九卿制 |
C.实行郡县制 | D.厉行文化专制 |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
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
C.《诗经》:“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窃谓省者,古来宫禁之别名,宰相常议事其中,故后来宰相治事之地谓之省。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此何义也?……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钱粮羡溢则百般欺隐,如同己物,盗贼生发则各保界分,不相接应,甚而把握兵权,伸缩由己,然则有省何益,无省何害? ——程钜夫《论行省》
材料三 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表
时期 | 高层政区 | 统县政区 | 县级政区 | |||
秦 | | 郡 | 县、道 | |||
汉 | | 郡、王国 | 县、道、邑、侯国 | |||
魏晋南北朝 | 州 | 郡、王国 | 县、侯国 | |||
隋、唐前期 | | 府、州(郡) | 县 | |||
唐后期五代 | 道(方镇) | 府、州 | 县 | |||
辽 | 道 | 府、节度州 | 州 | 县 | ||
宋 | 路 | 府、州、军、监 | 县、军、监 | |||
元 | 省 | 路 | 府 | 州 | 县 | |
明 | 布政使司(省) | 府、直隶州 | 州 | 县 | ||
清 | 省 | 府、直隶州、直隶厅 | 县、州、厅 | |||
材料四 通过纵观历代地方政权层级变化的过程,地方政府层级的结构,其创设和变迁,首先要服
从于政治目的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古人曾用内外轻重之说来进行分析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被称为“外重内轻”,反之则为“内重外轻”。……通过对历代地方政权层级变迁的研究,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和政府机构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以史为镜”的意义。
——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大革命”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的改革是什么?并指出这次改革对中国政治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程钜夫对行省制度所持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观点加以反驳。(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从秦朝到清朝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层级变化的特点。(2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目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省管县”体制改革的看法。(4分)
A.控制地方财政税收 | B.监督考核地方官员 |
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D.防止官员弄虚作假 |
材料一 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1)从材料一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特征(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3分)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3分)
最新试题
- 1常温下pH=1的两种一元酸溶液A和B,分别加水1000倍稀释,其pH与所加水的体积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2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参加某大型运动会的预选赛,他们分别射击了5次,成绩如下表(单位:环)甲108999乙1010799
- 3— What is our head teacher like,do you know?— Oh,he is very
-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B的坐标是(5,0),BC=2,∠DOB=45°,则顶点C的坐标
- 5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传播开去,由此可知( )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B.波源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C.
- 6我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2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3.92万册.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______.
-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和互联网大量地报道了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
- 8电负性的大小也可以作为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量度。下列关于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周期表从左到右,
- 9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汉书·西域传》记载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无边无垠的绿色
- 10The mother often tells her son to be a good boy, warning him
热门考点
- 1A地海拔2500米,气温l6%,同地的B地海拔500米,B地气温应是多少度?
- 2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武昌九曲亭记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
- 3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4分)做 客(1)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放学后,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
- 4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
- 5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函数,且对任意实数,恒有,且的最大值为1,则不等式的解为
- 6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y=x﹣1与y= B.y=与y= C.y=4lgx与y=2lgx2
- 7(20分)(1) 25℃时,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C(H+)·C(OH-)= 。某温
- 8按要求改写下列各句,每空一词。1. She"s going to see us tomorrow. (改为一般疑问句)
- 9—I usually go there by train. —Why not _____ by boat for a c
- 10(1)具有支链的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4H6O2,A可以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1molA和1mol NaHCO3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