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定货”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明朝时期[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
D
核心考点
试题【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河北邯郸博物馆藏的一方元代窑枕,中部开光内书写“地因流水知高下,人为财交见浅深”的民谚。这则民谚反映了宋元时期[     ]
A.理学思想已成为人们处世的指针
B.人们以财产多寡作为衡量人身份高低的标准
C.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为轻便的货币流通
D.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冲击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图(a)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图(b)北宋东京城的布局

图(c)《清明上河图》中的街市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马嘎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2)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清政府为什么拒绝马嘎尔尼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马嘎尔尼得出“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的结论,客观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吕氏春秋·上农》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2)依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了‘微澜’”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3)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自经营,机匠记日受值,原属相
需,各无异议。”材料反映了苏州( )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取代官办工场、作坊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的关系紧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小题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4分)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一…·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
小题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6分)
小题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