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 Ⅰ.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Ⅰ.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直接蒸干
D.称量非腐蚀性药品应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的称量纸上
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学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他们只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酸(0.5mol/L、2mol/L、18.4mol/L),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2mol/L的硫酸于试管中
        
Mg产生气泡速率快于Fe,Cu无明显变化
金属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为                   
(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探究                   
乙同学为了更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实验。

(3)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           
(4)乙同学完成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         
答案
(11分)Ⅰ.(3分,选对1个得1分,见错不得分,全选不得分)ABD
Ⅱ.(8分,每空2分)(1)分别投入形状、大小相同的Cu、Fe、Mg
(2)探究金属(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温度相同
(3)测定同一金属与浓度不同但体积相同的硫酸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于(或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4)Mg(或Fe)、0.2mol/L硫酸和2mol/L硫酸
解析

试题分析:Ⅰ.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A选项正确;蒸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是气体温度,所以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选项B正确;蒸发结晶时当出现大量晶体时即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选项C不正确;称量非腐蚀性药品应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的称量纸上,选项D正确,答案选ABD。
Ⅱ.(1)根据甲同学的实验过程可知,该实验是通过观察不同的金属与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的反应速率来探究探究金属(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所以需选用的实验药品为相同的浓度的硫酸,不同的金属,因此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为分别投入形状、大小相同的Cu、Fe、Mg。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探究金属(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还要保证实验时溶液的温度是相同的。
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探究不同浓度的硫酸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可以测生成物气体的体积或生成气体所需的时间,故答案为:测定一定时间产生的体积(或者测定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3)该装置左边为分夜漏斗,锥形瓶,分液漏斗为加液体,锥形瓶为反应容器,右边为量气装置,且该装置不需加热,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与相同金属反应的反应速率,进行的是定量实验,所以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测定同一金属与浓度不同但体积相同的硫酸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或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同学完成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Mg(或Fe)、0.2mol/L硫酸和2mol/L硫酸。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明确实验原理是答题的关键。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考点
试题【Ⅰ.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主要考察你对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性比铜强,他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B.铁、铜与氯气反应分别生成FeCl3、CuCl2
C.铜片置于FeCl3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
D.铁片、铜片分别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无气泡
E.常温下,分别将铁片和铜片置于浓硝酸中,铁片不溶解,而铜片溶解
(2)请你另设计一个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实验。要求:
A.此方案的原理不同于上述任一合理方案;
B.绘出实验装置图并注明所需的药品;
C.写出实验过程中的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___   _______;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_;
(4)有同学认为,除上述试验方法外,向两种固体配成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也可以区分它们,这种说法是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5)将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混合并充分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剩余溶液的溶质化学式为___________
(6)另有两瓶溶液,已知分别是K2CO3和NaHCO3,请你写出两种不同的鉴别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于H2O2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定量分析: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 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Fridel—Crafts反应是向苯环上引入烷基最重要的方法,在合成上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该反应可以简单表示如下:Ar+RXArR+HX △H<0(Ar表示苯基)。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先利用叔丁醇(沸点90.70C)与盐酸反应制得叔丁基氯(沸点500C),再利用Fridel—Crafts反应原理制备对叔丁基苯酚(熔点990C)。反应流程及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烧杯中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
(2)巳知Fridel—Cxafts反应是放热反应,为防止叔丁基氣的蒸气被大量的HCl气体带走而影响产率,应将锥形瓶置于_______(填“冷水浴”或“热水浴”)中。
(3)有机层中加入饱和氣化钠溶液及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通过    操作可将叔丁基氯粗产物转化为较为纯净的叔丁基氯。
(4)某同学因去掉该制备装置中的氣化钙干燥管,发现产率很低(观察不到对叔丁基苯酚白色固体)且锥形瓶中有大量的白雾,他推测是作催化剂的AlCl3发生强烈水解所致,该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完成下表内容。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能否说明水解
①将锥形瓶中白雾通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②将充分冒白雾后的液体抽滤,得不溶性固体,将固体分成两份,                             
                                          
两份固体均溶解
             
 
(5)若上述同学称取了9.4g苯酚与适量叔丁基氯反应,从反应液中提取出对叔丁基苯酚,将其配成100mL乙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耗NaOH物质的量为5×10-4moL,则以苯酚为基准计算对叔丁基苯酚产率的表达式为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推测,钠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且固体产物可能为碳酸钠、氧化钠、碳中的两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对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后的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探究。
(1)假设产物为Na2CO3、Na2O和C的混合物,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其中的Na2CO3和Na2O。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已知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BaCl2溶液、Ba(OH)2溶液、精密pH试纸(精确至0.1)、烧杯、试管、滴管、玻璃棒、表面皿、比色卡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产物样品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备用。
有不溶的黑色固体。
步骤2:取适量步骤1清液于试管中,    
                                      
                                      
                                      
步骤3:                        
                                
                                      
                                      
 
(2)假设产物为Na2CO3、Na2O和C的混合物,为进一步测定产物中Na2CO3的含量,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1:准确称取w克试样,溶解、过滤后准确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2: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几滴指示剂A,滴加c mol/L的标准盐酸至溶液的pH约为8.2(碳的主要存在形式为HCO3),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1mL;再滴加几滴甲基橙,继续用上述盐酸滴至溶液由黄色变橙色,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2mL。
步骤3:重复实验3次。滴定结果如下
滴定
次数
待测溶液
的体积/mL
消耗标准盐酸的体积
V1/mL
V2/mL
1
25.00
15.02
4.97
2
25.00
14.98
5.03
3
25.00
13.21
6.75
 
①步骤2中,第一步滴定所使用的A指示剂为           ,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②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用含w、c的代数式表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