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浙江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方案一:取三块镀锌铁皮(A、B、C,截自同一块镀锌铁皮),将镀锌铁皮A放入烧杯中,加入40mL
6mol·L-1盐酸,反应时用玻璃棒小心翻动镀锌铁皮,待锌镀层反应完全时,立即将未反应的铁皮取出,洗涤、小心烘干、称量。将B、C重复上面的实验。
(1)锌镀层完全反应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验铁片已经洗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已知锌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OH-+2H2O=[Zn(OH)4]2-+H2↑。某同学按下图装置设计了测定镀锌铁皮镀层厚度的实验方案,将单侧面积为Scm2、质量为mg的镀锌铁皮放入
6mol·L-1NaOH溶液中。回答下列问题
(4)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
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
②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
③由A向B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④上下移动C,使干燥管和C中液面相平。
上述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mL、V2mL(已知Zn的密度为7.14g/cm3,实验条件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mL/mol。则镀锌铁皮的镀层厚度为_______cm。(写出数学表达式)
答案
(2)取最后一次洗出液,滴加AgNO3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铁片已洗净(或用玻璃棒蘸取最后一次洗出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若不变红色,则铁片已洗净)
(3)使分液漏斗和锥形瓶内气压相同,NaOH溶液能顺利滴下
(4)④①③②④①
(5)
核心考点
试题【“白铁皮”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是生产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镀锌层犹如铁皮的保护层,这层膜的厚度及均匀度也成了判断镀层质量的重要指标。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镀锌】;主要考察你对物质组成与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取少量(质量为mg)粉末状的MnO2,滴加适量水制成团粒状,全部放在广口瓶A里,并尽量靠近瓶壁,分液漏斗里装入3mL 20%的过氧化氢溶液。广口瓶B中加入2/3容积的水(滴加几滴红墨水以增强实验效果)。
③将广口瓶A放平,使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
④待反应完毕后,将广口瓶A中的固体物质全部分离出来,称其质量仍为mg。通过其他实验证实,该固体全部是MnO2。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步操作,广口瓶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广口瓶B处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步操作,广口瓶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广口瓶B处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该实验,对二氧化锰的作用,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测定铜和稀硝酸反应速率[υ(NO)],本实验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为: 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前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保证实验的成功,加入一定量稀硝酸是很重要的操作,你认为应怎样进行为好?
_______________后将弯曲的铜丝迅速伸入溶液并开始_____________。
(5)该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用NO表示铜和稀硝酸的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图如图所示。
①a→b,υ(NO)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υ(NO)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纯度相同,质量、大小相等的锌粒放入两只试管中,同时加入0.1 mol·L-1的 HA 、HCl溶液各
10mL,按上图装好,观察现象。
乙:①用pH计测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HA和HCl溶液的pH;
②再取0.1 mol·L-1的HA和HCl溶液各2滴(1滴约为1/20mL)分别稀释至100mL,再用pH计测其pH变化。
(1)乙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理由是测得0.1 mol·L-1的HA溶液的pH______1 (填“>”、“<”或“=”) ;甲方案中,说明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A.装HCl的试管中放出的氢气速率大
B.装HA溶液的试管中放出氢气的速率大
C.两个试管中产生气体速率一样大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第②步,能证明改变条件弱电解质平衡发生移动。加水稀释,弱酸HA的电离程度
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不变”)。
(3)甲同学为了进一步证明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移动的情况,设计如下实验:使HA的电离程度和c(H+)都减小,c(A-)增大,可在0.1 mol/L-1的HA溶液中,选择加入_________试剂;
A.NaA固体(可完全溶于水)
B.1 mol/L-1 NaOH溶液
C.1 mol/L-1 H2SO4
D.2 mol/L-1 HA
(4)pH=1的两种酸溶液A、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
B.若1<a<4,则A、B都是弱酸
C.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D.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弱
(1)反应2Na2O2+2H2O==4NaOH+O2↑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反应2Na2O2+2CO2==
2Na2CO3+O2↑中,每生成1molO2则转移了_________mol电子。
进行探究:
(2)提出假设。 假设1:全部是Na2O2 假设2:全部是Na2CO3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可不填满)。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馏水、1moLL-1H2SO4、澄清石灰水、淀粉-KI溶液、酚酞溶液、火柴、试管、小烧杯。
A.H2 B.SO2 C.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品红试剂
(2)操作Ⅰ的实验名称是________,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
(3)实验室制备的Cl2中混有水蒸气和HCl杂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证明水蒸气和HCl杂质的存在,请根据甲同学的设计意图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③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装置E。你认为装置E应加在_______之间(填装置序号),并且在广口瓶中放入________________(填写所用试剂或用品名称)。
最新试题
- 1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两点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
- 2若非零向量a、b满足|a一b|=|b|,则( )①向量a、b的夹角恒为锐角 ②2|b|2>a.b
- 3(14分)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反应原
- 4下图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3分):(1)和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结构是① ④
- 5某乡镇有甲、乙两家液化气站,他们的每罐液化气的价格、质和量都相同,为了促销,甲站的液化气每罐降价25%销售;每个用户购买
- 6在下列指定容器中,有关水的主要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
- 7当你的同学在校园内踢足球时,不小心跌倒而可能发生骨折,下列做法最不可取的是( )A.马上把他抬起来上医院B.马上向有关
- 8I used to _____ very shy, but I _____ a lot these years. [
- 9下表是小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对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当导体
- 10辨修辞,赏析修辞的好处。1.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
热门考点
- 1【题文】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Ⅰ)当时,解不等式>;(Ⅱ)讨论函数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 2"A child is dying---out of breath!" I had just begun my work
- 3 信息匹配。阅读下列应用文及相关信息,, 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首先请阅读下列餐馆的信息:APasta House-new
- 4在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 )A.南涝北旱B.北涝南旱C.西涝东旱D.东涝西旱
- 5【题文】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国际小行星中心2008年8月24日发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命
- 6下列溶液的溶质都是强电解质,这些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150.0mL 1.0mol•L-1 CaCl2溶液中的C
- 7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
- 8“各级党委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
- 9如图所示,离水平地面一定高处水平固定一内壁光滑的圆筒,筒内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处于自然长度.现将一小球从地面以某一初速度
- 10则函数有 ( )A.最小值B.最大值C.最大值D.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