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气体的净化、干燥、吸收与收集 > 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1)NH3是制碱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继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后,上世纪50年代某些化工专家开始研究有机胺制碱法,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NH3是制碱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继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后,上世纪50年代某些化工专家开始研究有机胺制碱法,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NR3 + CO2 + NaCl + H2O = NaHCO3 + NR3·HCl
NR3 + HCl = NR3·HCl,且NR3·HCl 易溶于有机溶剂。
①操作Ⅰ名称为                 
②某实验小组同学查阅资料知,有机溶剂和有机胺沸点差别较大,现欲将A中各成分进行分离,请写出除了导管、酒精灯、牛角管、锥形瓶外,该分离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名称                     
(2)N2在化工生产、农业、医疗、航天航空等领域用途广泛。现提供以下装置(连接仪器略去):

①某化学兴趣小组甲同学欲用加热NaNO2 和NH4Cl的浓溶液制得N2,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检验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为                                              
②在加热条件下,用NH3 还原CuO可制得N2,同时获得铜粉,此反应的化学方应方程式是                                 。乙同学用此法制得干燥、纯净的N2,且需要的NH3 以生石灰和浓氨水作原料。按气流从左到右,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写字母序号);最后一个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                                 ;
答案
(1)①分液(2分)
②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2分,答对2种得1分,全答对得2分)
(2)①A (2分);关闭分液漏斗下端活塞并将导管连接长导管后置于水中(1分),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掉酒精灯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好(1分);反之,则装置气密性不好。
②3CuO+ 2NH3N2+ 3Cu + 3H2O(2分);DEBC(2分);干燥N2(1分)并除去其中的NH3(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分离互补相溶液体的方法是分液,所以操作Ⅰ名称为分液。
②有机溶剂和有机胺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分离,根据蒸馏的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因此还缺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
(2)①根据已知信息可知,反应物是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浓溶液混合加热制备氮气,所以需要圆底烧瓶作反应容器,同时还需要加热,因此A装置适合;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一般是利用压强差来进行,所以正确操作是安装好仪器后,关闭分液漏斗下端活塞并将导管连接长导管后置于水中,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撤掉酒精灯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好;反之,则装置气密性不好。
②根据原子守恒可知,NH3与CuO反应生成N2、铜和水,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 2NH3N2+ 3Cu + 3H2O;需要的NH3 以生石灰和浓氨水作原料,因此需要用D用来制取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应该用E装置(碱石灰)干燥氨气。在B中反应后,剩余的氨气可用C装置来除去,同时C装置中的浓硫酸还能干燥氮气。所以按气流从左到右,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是DEBC。
核心考点
试题【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1)NH3是制碱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继侯德榜“联合制碱法”后,上世纪50年代某些化工专家开始研究有机胺制碱法,其】;主要考察你对气体的净化、干燥、吸收与收集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氮化铝(AIN)是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领域。某化学研究小组利用氮气、氧化铝和活性炭制取氮化铝,设计下图实验装置。

试回答:
(1)实验中用饱和NaNO2与 NH4C溶液制取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中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的导管A的作用是          (填写序号)。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
(3)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4)化学研究小组的装置存在严重问题,请说明改进的办法                     
(5)反应结束后,某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来测定氮化铝样品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已知:氮化铝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和氨气

①广口瓶中的试剂X最好选用       (填写序号)。
a.汽油        b.酒精       c.植物油     d.CCl4
②广口瓶中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空间),则实验测得NH3的体积将    (填“偏大”、“偏小”、“不变”)。
③若实验中称取氮化铝样品的质量为10.0g,测得氨气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则样品中AlN的质量分数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医用氯化钙可用于补钙、抗过敏和消炎等,以工业碳酸钙(含少量Na+、Al3+、Fe3+等杂质)生产医用二水合氯化钙工艺流程为:

已知: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为: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开始沉淀时的pH
2.3
4.0
开始溶解:7.8
完全沉淀时的pH
3.7
5.2
完全溶解:10.8
 
(1)CaC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除杂操作是加入氢氧化钙,调节溶液的pH为                 ,目的是除去溶液中少量的Al3、Fe3。检验Fe(OH)3是否沉淀完全的实验操作是                 
                                                                
(3)过滤时需用的玻璃仪器有              。滤渣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4)酸化时加盐酸的目的为:①                                  ,②防止Ca2+ 在蒸发时发生水解。
(5)为什么蒸发结晶要保持在160℃:                                       
(6)测定晶体样品的纯度:若用一定浓度的AgNO3溶液滴定一定质量的晶体样品,所测样品中CaCl2 ·2H2O的质量分数偏高(忽略其它实验误差),可能的原因之一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亚铁盐中,FeSO4•7H2O露置于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而莫尔盐[(NH4)2SO4•FeSO4•6H2O]露置于空气中不易被氧气氧化,是一种重要的定量分析试剂。其制备原理是:FeSO4+(NH4)2SO4+6H2O =(NH4)2SO4•FeSO4•6H2O。
实验室用废铁屑制备莫尔盐的过程如下:

(1)步骤I除锈的操作是:将废铁屑放入烧杯,        ,过滤,洗涤。
(2)步骤II铁屑的溶解在锥形瓶中进行,并水浴加热到60℃左右,需要的仪器是铁架台、石棉网、大烧杯、                   
(3)步骤III中加入的(NH4)2SO4与溶液中FeSO4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NH4)2SO4]∶n[FeSO4]=                       
为了确定(NH4)2SO4的用量,下列方法简便可行的是         (填编号)。
A.称量废铁屑的质量,推算所需(NH4)2SO4的质量
B.称量无锈铁屑和步骤II之后剩余铁屑的质量,推算所需(NH4)2SO4的质量
C.测定FeSO4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推算所需(NH4)2SO4的质量
(4)所得晶体样品中可能混有的杂质是FeSO4·7H2O和(NH4)2SO4中的一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检验和测定,请在答题卡上完成表中内容。
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和结论
步骤1
取少量样品                          
样品颜色可能有变化。
步骤2
步骤1后将样品转移到试管中,加入去氧蒸馏水,振荡溶解,调节至酸性,________
___________                 __  。
        ,说明样品中含有FeSO4·7H2O杂质。
步骤3
若步骤2证明样品不含FeSO4•7H2O杂质,再另取样品测定其中NH4+的质量分数w1与理论值w2比较。
若w1         w2,说明样品中含有(NH4)2SO4杂质。
(已知(NH4)2SO4•FeSO4•6H2O的式量为392,(NH4)2SO4的式量为13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利用I制取Fe(OH)2B.利用II装置制取CH2=CH2
C.利用III装置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D.利用IV装置收集NH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金属Mg、Al都是用电解其相应的氯化物水溶液制得的
B.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