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
C.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
D.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体积应不大于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
答案
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记,故B正确;
C、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不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而应放在纸上称量,故C错误;
D、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液体体积应不大于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正确.
故选:C.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B.取用化学药品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容器上的安全警示标记C.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主要考察你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装置①可用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装置②可用于检验CO中混有的少量CO2 |
C.装置③可用于从海水中得到淡水 |
D.装置④可用于排空气收集N2 |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
B.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可用装置② |
C.实验室可用装置③制备少量NH3 |
D.用从a处加水的方法检验装置④的气密性 |
A.将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 |
B.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可用镊子夹持,固体粉末状药品要用药匙 |
C.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再通氢气 |
D.把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倒入垃圾桶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固体 |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
C.将蒸馏水注入浓硫酸中配制稀硫酸溶液 |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向手心 |
A.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
B.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
C.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
D.将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要用厚布护手,把湿润过的玻璃管缓慢旋进塞孔中 |
最新试题
- 1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 2下列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A.B.C.D.
- 3若5m=3,25n=11,5m+2n=( );若5n=a,4n=b,则20n的值是( )。
- 4有两种金属的合金13 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11.2 L,则组成该合金的金属不可能是 [ ]
- 5质量为m的飞机,以速度v在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空气对飞机作用力的大小等于( )。A.m B.m
- 6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的每一条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1)求k的取值范围;(2)在曲线上取一点A,分别向x轴
- 7如图所示是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与放在该点处的检验电荷q及所受电场力F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
- 8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by using the four job adverti
- 9The teacher"s desk is _____ the classroom. [ ]A. in fr
- 10It"s raining heavily outside. Let"s ______.[ ]A. stay ou
热门考点
- 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4,0)、B(0,2),如果点C在x轴上(C与A不重合),当点C的坐标为 或
- 2The environment in our town i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so m
- 3阅读理解 The lates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key factor se
- 4写作(40分)22、读下面几行诗,按要求写作。(60分)我以为自己能读懂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 我以为自己
- 5赏花时,看到有鲜艳色彩的结构是花的 [ ]A.花冠 B.雌蕊 C.雄蕊 D.花蕊
- 6“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据此对中国“四大发明”历史作用的理解正确的
- 7下图为每炼1吨钢所需原料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19世纪初期,该地区钢铁工业宜布局在[ ]A、甲地B、乙
- 8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
- 9命题“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它的题设是______,结论是______,它的逆命题是______.
- 10已知平面向量a、b均为单位向量,且a与b的夹角为1200,则|2a+b|=( )A.3B.7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