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百科:
城市与地理环境
科普环保类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丝绸之路
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声音的综合利用
结合实践,善于创新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政治
生物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政治
生物
试卷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当前位置:
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高分子材料
> 塑料废弃物的危害有( )①难以分解,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植物生长 ②污染海洋③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④造成海难事件 ⑤破坏环境卫生,污染地下水.A.①②③④⑤B....
题目
题型:不详
难度:
来源:
塑料废弃物的危害有( )
①难以分解,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植物生长
②污染海洋
③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④造成海难事件
⑤破坏环境卫生,污染地下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⑤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塑料废弃物的危害有( )①难以分解,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植物生长 ②污染海洋③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④造成海难事件 ⑤破坏环境卫生,污染地下水.A.①②③④⑤B.】;主要考察你对
高分子材料
等知识点的理解。
[详细]
举一反三
可降解塑料是指自然界的条件下,能够自行分解的塑料.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省制造塑料的原料
B.便于加工塑料产品
C.扩大塑料的使用范围
D.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题型:不详
难度:
|
查看答案
加热聚丙烯费塑料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苯和甲苯.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废旧塑料的再利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乙的试管中可收集到芳香烃
B.装置丙中的试剂可吸收烯烃以制取卤代烃
C.最后收集的气体可做燃料
D.聚丙烯的链节是-CH
2
-CH
2
-CH
2
-
题型:不详
难度:
|
查看答案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题型:不详
难度:
|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1
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B.AgCl难溶
2
使入射光线过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这时反射光线将逆着原来 的方向反射出去,这说明
3
在我国,要加强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
基础训练篇(7)One day, Pierre, (1)_________ worked in a government
5
长江具有的支流多、河道弯曲、湖泊多等特点的河段是( )A.上游B.中游C.下游D.源头
6
Traveling is a very good activity. When you get tired of you
7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配制银氨溶液:在一定量AgNO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B.配制Cu(OH)2悬浊液
8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句子正(T)误(F)。 Mr and Mrs Smith come from Sydney
9
如图,在△OAB中, CD∥AB,若OC:OA =1:2,则下列结论:(1);(2);(3).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10
听短文和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1. A. By bike.
热门考点
1
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青蛙B.鲨鱼C.海龟D.野鸭
2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是从下列哪个角度而言的( )A.中国古代农业的地域性特点B.中国古代农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B.用生石灰作干燥剂C.用盐酸除铁锈D.用铅笔芯替
4
— Is your name Brown? — _____. [ ]A. Yes, it is
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的气化就是将煤在高温条件下由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物理变化过程 B.可以利用太阳能,
6
The story is really interesting, but I don"t think w
7
在较暗的屋子里,把一枝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面,在它们之间放一块钻有小孔的纸板.由于______,塑料薄膜
8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扩大内需①是形成合理收人
9
在ΔABC中,若sinA:sinB:sinC=5:7:8,则∠B的大小是 。
10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D海峡名称_______,它沟通了_______和_______(3分)M处海峡名称___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