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将乙烯和乙炔气体分别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两者都能褪色.
B.鉴别乙烷和乙炔可将二者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C.苯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二者反应生成了溴苯.
D.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苯则能,因甲苯被氧化为苯甲酸.
E.工业上制备氯乙烯可用乙炔在一定条件下与氯化氢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B、乙炔具有还原性,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而使之褪色,而乙烷则不能,可以将乙烷和乙炔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进行鉴别,故B正确;
C、苯能使溴水褪色是萃取原理,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溴和苯的反应要催化剂才能发生,故C错误;
D、甲苯中,苯环对甲基产生影响,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将甲基被氧化为羧基,故D正确;
E、乙炔和氯化氢之间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工业上制备氯乙烯可用乙炔在一定条件下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来实现,故E错误.
故选ABD.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有机实验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可多选)A.将乙烯和乙炔气体分别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两者都能褪色.B.鉴别乙烷和乙炔可将二者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主要考察你对乙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用H2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
B.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
C.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醇和乙酸 |
D.用金属钠除去乙醇中混有的少量水 |
A.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B.实验室只用乙醇和乙酸混合加热就可以制取乙酸乙酯 |
C.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
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
A.乙醇能与氧气反应,乙酸不能与氧气反应 |
B.乙烷和乙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C.淀粉、油脂、蔗糖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 |
D.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A.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
B.将混合气体通过溴水 |
C.将混合气体在催化剂条件下跟氢气反应 |
D.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KMnO4溶液 |
A.通入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
B.在空气中燃烧 |
C.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
D.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氧气 |
最新试题
- 1已知a,b都是正数,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21a+1b≤ab≤a+b2≤a2+b22B.a2+b22≤ab≤a+b
- 2In these years, China has changed ______.[ ]A. lot B. l
- 3将左边的内容与右边的古语正确的连线。
- 4在-1,-2,0,-72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0B.-1C.-2D.-72
- 5成年人每分钟需要吸入8L氧气,大约吸入空气的体积为( )A.50LB.40LC.30LD.20L
- 6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②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死李先生?③***死了人,又不敢
- 7将无色液体A与黑色粉末B混合,能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若将淡黄色粉末D放入C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
- 8如图所示,把一个带电小球A固定在光滑的水平绝缘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处有另一带电小球B,现给B一个垂直于AB方向的速度v0
- 9夏天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爽,这是因为( )A.扇出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B.扇来的风是凉的C.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
- 10“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说的这番话,也是13亿中国人的肺腑之言。可见A.
热门考点
- 1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的是( )A.NaClB.BaSO4C.Cu(OH)2D.AgCl
- 2“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其中的“我”是( ) A
- 3一次函数y=x+m(m≠0)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 )A.B.C.D.
- 4下列化合物的组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是[ ]A.ATP B.tRNA C.mRNA D.DNA
- 5魔术是杂技的一种,是指表演者以迅速敏捷的技巧或特殊装置把实在的动作掩盖起来,使观众感觉到物体忽有忽无,变化莫测。对其认识
- 6“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A.清政府镇压噶尔丹叛乱B
- 7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新医改方案)正式公布。某校高三(1)班的同学们
- 8如图,数轴上表示的数的范围是( )A.-2<x<4B.-2<x≤4C.-2≤x<4D.-2≤x≤4
- 9填空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门捷列夫绘制出了第一张我们现
- 10Devoted to their study , many high school students ______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