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 |
B.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反应 |
C.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共热并保持55℃~60℃ |
D.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乙醇与氧气反应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据此可知选项ABC都是取代反应,D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属于氧化反应,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有机反应类型概念、特别是判断的了解掌握情况,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能力。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B.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反应C.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共热并保持55℃~60℃D.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主要考察你对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乙醛制乙醇 ②乙醛得乙酸 ③乙炔制乙醛 ④乙醇的消去
⑤乙炔制乙烷 ⑥乙醇制乙醛
A.①② | B.④⑤ | C.①⑤ | D.②⑥ |
A.酯的水解,酯化反应,乙醇和氢卤酸反应,乙醇和浓硫酸在140℃时加热 |
B.苯硝化,苯和氢气反应,皂化反应 |
C.淀粉在硫酸存在下制葡萄糖,醛的氧化或还原 |
D.纤维素水解,浓硫酸和乙醇在170℃时的反应,蛋白质水解 |
A.2Na+2C2H5OH→2C2H5ONa+H2↑ |
B.CH2=CH2+HClCH3CH2Cl |
C.2CH3CHO +O22CH3COOH |
D. |
A.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相同 |
B.淀粉、油脂、蛋白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均只生成CO2和H2O |
C.为除去乙醇中混有乙酸杂质,可加入碳酸钠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 |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和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 |
A.CH3CH2OH遇炽热CuO | B.用新制Cu(OH)2检验葡萄糖 |
C.戊烷与氯气混合光照 | D.苯与足量的氢气反应 |
最新试题
- 1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 ]A.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B.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
- 2“不管一切如何,你仍然要平静和愉快”这句话告诉我们( )A.情绪不随环境改变而改变B.应努力克服消极情绪,保持积极情
- 3下列实验操作及实验事实错误的是[ ]①用浓硝酸洗涤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实验的大试管②在瓷坩埚中加强热使固体KOH熔
-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李
- 5在两岸关系论坛闭幕式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发表了精彩演讲。其中引用了新“龟兔赛跑”的故事:陆地上,兔子不打瞌睡兔子赢,遇
- 6在所有的两位数中,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的有 [ ]A.72个 B.36个 C.90个 D.45
- 7(6分)材料是科学进步的关键,不同的化学物质有不同的用途。现有①氯气、②氨气、③单质硅、④水玻璃四种物质。其中可以用作制
- 8在△ABC中,a=,b=1,c=2,则A等于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材料一 新华社2011年1月14日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
- 10给定两个命题,P:对任意实数x都有ax2+ax+1>0恒成立;Q:关于x的方程x2-x+a=0有实数根;如果“P∧Q”为
热门考点
- 1该图是我国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图中甲、乙、丁所代表的功能分区最可能是 ( )A.甲—绿化用地、
- 2嵌入式客观排序题(2012·辽宁)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过去的儿童
- 3 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
- 4认真观察A、B两装置,(1)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 (填分解或化合)(
- 5单词(共20小题;每题0.5分,满分10分)小题1:The children are doing well a_____
- 6想一想:Ba(OH)2(液态)、CuSO4(固态)、纯CH3COOH这些物质为什么归为一类,下列哪些物质还可以和它们归为
- 7我们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比较看重“实在”、“直来直去”、“实事求是”、“大恩不言谢”、“刀子嘴豆腐心”的价值。在西方,即使
- 8—What ______ your mother do after work?—She often ______ for
- 9下列关于用水制取新能源氢气的研究方向中,不正确的是(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
- 10Tom is a true friend, _____ I didn"t like him at the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