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成都模拟难度:来源:
(1)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N的L层中有______对成对电子;N
H | +4 |
(3)氨水溶液中存在多种氢键,任表示出其中两种______;
(4)[Cu(NH3)4]SO4•H2O中呈深蓝色的离子是______,该微粒中的“电子对给予一接受键”属于______键(填“σ”或“π”);
(5)Cu的一种氯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答案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2)N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L层中s能级的电子为成对电子,
NH4+中,N原子成4个N-H,采取sp3杂化,不含孤对电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故答案为:1;正四面体;sp3;
(3)N元素与O元素的电负性都很强,不同分子中的N原子、O原子与H原子之间都可以形成氢键,如O-H…N、N-H…O、
O-H…O、N-H…N,
故答案为:O-H…N、N-H…O等;
(4)[Cu(NH3)4]SO4•H2O中呈深蓝色的离子是[Cu(NH3)4]2+,微粒中的“电子对给予一接受键”属于配位键,为单键,属于σ键,
故答案为:[Cu(NH3)4]2+;σ;
(5)由晶胞结构可知,Cu原子位于面心与顶点上,晶胞中Cu原子数目为8×
1 |
8 |
1 |
2 |
故答案为:CuCl.
核心考点
试题【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Cu(NH3)4]SO4•H2O]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2)N】;主要考察你对原子核外核外电子排布与表示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53131I的中子数是131 |
B.53131I的中子数与质子数的差是25 |
C.53131I的电子数是78 |
D.53131I有放射性而53126I没有,故它们核外电子排布不同 |
(1)这六种元素中除H、C、O、P、S外,应该还有______(写元素符号),它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其第一电离能比O的______(填“大”或“小”);与它同周期,且单质熔点最高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
(2)CO2是一种温室气体,它的电子式为______,将其转变其他化工原料,必须破坏的化学键属于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键.
(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存在递变规律,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离子半径:S2->Na+>O2->H+ b.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K>Na>Mg>Ca
c.熔点:CO2>SiO2>Na2O>SO3 d.还原性:PH3>H2S>HCl>HF
(4)下表为部分非金属元素与氢形成共价键的键长与键能数据:
共价键 | H-H | H-F | H-Cl | H-Br | H-O | H-S | H-N | H-P |
键长(pm) | 74 | 92 | 127 | 141 | 98 | 135 | 101 | 321 |
键能(kJ/mol) | 436 | 568 | 432 | 368 | 464 | 364 | 391 | 142 |
X、Y、Z、Q为短周期非金属元素,R是长周期元素.X原子的电子占据2个电子层且原子中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Y的基态原子有7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Z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Q是电负性最大的元素;R+离子只有三个电子层且完全充满电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X、Y、Z、Q、R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R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X、Y、Z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顺序为______. (3)已知Y2Q2分子存在如图所示的两种结构(球棍模型,短线不一定代表单键): ①该分子中两个Y原子之间的键型组合正确的是______ A.仅1个σ键B.1个σ键和2个π键 C.1个σ键和1个π键D.仅2个σ键 ②该分子中Y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 (4)R2+水溶液中存在配合物离子[R(H2O)4]2+,请画出[R(H2O)4]2+离子的结构式______ (5)X与Y元素可以形成一种超硬新材料,其晶体部分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该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B.此晶体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 C.晶体的化学式是X3Y4 D.晶体熔化时共价键被破坏,没有克服范德华力和氢键. | ||||||||
(Ⅰ)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Z2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 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 (填“强”或“弱”). (2)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F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