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其表面的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该实验存在哪些缺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2条)
(2)某同学根据以上存在的缺点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a.取绿豆粒大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切去氧化层,放入玻璃管中,按图示安装好仪器;
b.慢慢滴加浓盐酸,立即剧烈反应产生氯气;
c.当玻璃管中充满黄绿色气体时,再加热钠,钠熔化并燃烧。
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当滴加浓盐酸后试管中产生________色气体;钠剧烈燃烧,火焰呈________色且有________生成,反应结束后,管壁上观察到有________生成。
②改进后的实验优点: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至少回答2条)。
③写出Na在Cl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并用电子式表示产物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预先收集的Cl2在进行实验时可能不够或过量
③实验过程中会造成污染
(2)①黄绿 黄 白烟 白色固体
②a.整个实验过程中氯气保持一定浓度和纯度,避免发生副反应 b.安全可靠,污染少 c.可以避免钠在加热时生成Na2O2
③2Na+Cl22NaCl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请根据教材上的实验“钠与氯气反应”,完成下列问题。(1)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其表面的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主要考察你对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往两者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最终会形成澄清溶液的是NaHCO3 |
B.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 |
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剧烈程度强于碳酸氢钠 |
D.二者配成溶液,再加入石灰水,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HCO3 |
[分析与猜想]
(1)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2Na2O2 + 2H2O =" 4NaOH" + O2↑,往过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本应只会变红而不会退色,而实验中发现酚酞变红后又退色。由此提出如下的猜想:
A.氧气有漂白性
B.氢氧化钠有漂白性
C.
[实验与判断] 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编号 | 1 | 2 | 3 |
实验装置 | |||
验证猜想 | | C | |
实验现象 | 溶液变红后不退色 | ||
实验说明 | 1、2的实验中NaOH溶液是用 (填“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钠固体”、“过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制的。 |
(2)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发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程中,钠元素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溶液中还生成了一种不很稳定、具有漂白性的物质X,X的化学式是 。
(3)可用右图装置对溶液中不很稳定的物质进行探究,在①处装入的物质是 (填选项,下同),②处装入的物质是 。
A.酚酞试剂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
C.二氧化锰 D.氢氧化钠固体配制的溶液
(4)气体③是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没有写出X来,原因是 。
(1)称取两种固体各2 g,分别放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滴加10 mL 蒸馏水,振荡,测量温度变化;待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室温后,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2滴酚酞试液。
① 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到结论 。
② 同学们在两烧杯中还观察到了其它现象。其中,盛放Na2CO3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溶液温度下降 B.溶液温度升高 C.滴入酚酞后呈浅红色 D.滴入酚酞后呈红色
(2)如下面左图所示分别加热A、B固体,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一段时间后浑浊又变澄清。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澄清石灰水中发生的现象 。
(3)如上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I和II中分别放入试剂,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 (填“I”或“II”)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 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I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II的气球体积较大
C.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盐酸计算 D.生成气体的体积根据固体计算
(4)将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0.5 mol·L-1的溶液,探究与0.5 mol·L-1CaCl2溶液反应的情况
实验方案 | 预测现象 | 预测依据 | 实际结果 |
实验1:向2 mL Na2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 有白色 沉淀 | Na2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较大,能与CaCl2发生反应。 | 有白色沉淀 |
实验2:向2 mL NaHCO3溶液中滴加1 mL 0.5 mol·L-1CaCl2溶液 | 无白色 沉淀 | NaHCO3溶液中的CO32-浓度很小,不能与CaCl2反应。 | 有白色沉淀出现,同时有少量气泡冒出。 |
请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1: ;实验2: 。
A.该合金的熔点低于金属钠的熔点 |
B.若将钠铝合金投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且无固体剩余,则n(Na)≥n(Al) |
C.若将钠铝合金投入FeCl3溶液有Fe(OH)3沉淀生成 |
D.等质量的钠铝合金中铝含量越大,与足量盐酸反应时放出的氢气越少 |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为良好后装入药品。
②保持K1打开、K2关闭,将注射器中的蒸馏水推入试管中,此时试管中并无气体产生。
③挤压装有酚酞的胶头滴管,使酚酞滴入试管中,试管中溶液显红色。
④挤压装有稀盐酸的胶头滴管,使稀盐酸滴入试管中,红色消失后再滴加2滴。
⑤用双连打气球向A中试管中鼓气,使试管中溶液通过喷头进入B中支管中,发现淀粉-KI溶液变蓝,KMnO4溶液褪色。
⑥迅速打开K2、关闭K1,继续向A中试管中鼓气,待试管中溶液进入C中试管中约三分之一时停止鼓气。然后用热水浴加热C中试管片刻,有气泡冒出,经检验为氧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淀粉-KI溶液变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KMnO4溶液褪色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用冰盐冷浴和C中用热水浴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2O2与H2O反应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最新试题
- 1下列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是( )A.B.C.D.
- 2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的除杂剂不正确的是( )A.KOH溶液中混有K2CO3(稀盐酸)B.NaNO3溶液中混有
- 3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材料二:这是一次被
- 4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1)分别作出四边形ABCD关于y轴、原点的对称图形; (2)以原点O为中心
- 5书面表达中学生上网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即将初中毕业的你,一定有很多心理话要对在校的学生说。请你以李华的名义
- 6为“防经济过热、防通货膨胀”,我国曾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熨平经济过大波动,在货币紧缩的同时兼顾经济发展速度。从紧的货币政
- 7 已知点A、B、C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那么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 (用“<”连接).
- 8站在世界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
- 9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人的影子B.水面动物的“倒影”C.用放大镜观察地球仪D.日食
- 10质量不等,但有相同动能的两个物体,在动摩擦因数相同的水平面上滑动直至停止,有下列一些说法:①质量大的滑行距离大;②质量小
热门考点
- 1在使用口对口吹气法进行急救时,每分钟内吹气的次数为 [ ]A.10~15次 B.15~20次
- 2下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894—1913年发展状况,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开始在华投资设厂
- 3“……请允许一个奴隶来把你歌颂 / 快用你的激情来燃烧我的心胸 / 使出你雷霆万钧的力气奋起一击 / 将黑暗的奴隶制化为
- 4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认为孙中山与美国华盛顿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应当被尊为“国父”。最主要的理
- 5在做研究“观察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时,必须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的 ,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6下面是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将①~⑥的名称写出来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
- 7如图,已知点D是△ABC的边BC(不含点B,C)上的一点,DE∥AB交AC于点E,DF∥AC交AB于点F。要使四边形AF
- 8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b,则1*2=( )
- 9如图,在△ABC中,∠ACB=90°,AC=4,BC=3,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至△A1B1C的位置,其中B1C⊥A
- 10已知,则方程的实根个数为,且,则( )A.9B.-10 C.11D.-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