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电源X极 | 实验前U形管中液体 | 通电后现象或结论 | |
A. | 正极 | Na2SO4 | 溶液U形管两端滴入酚酞后,a管中呈红色 |
B. | 正极 | AgNO3溶液 | b管中电极反应式是4OH--4e-===2H2O+O2↑ |
C. | 负极 | KCl和CuCl2混合溶液 | 相同条件下,a、b两管中产生的气体总体积可能相等 |
D. | 负极 | Fe(OH)3 | b管中液体颜色加深 |
C | |||
将质量相等的Ag片和铂片插入硝酸银溶液(足量)中,银片与电源正极相连,铂片与电源负极相连。以电流1 A通电10 min,然后反接电源,以电流2 A继续通电10 min。下图为表示银电极的质量、铂电极的质量、电解池中产生气体的质量和电解时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
[ ] | |||
A. B. C. D. | |||
铝合金以质轻、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事业。在铝合金表面能形成一层较厚的氧化膜,这是其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关键。其反应原理是以铝件与另一种材料为电极,以某种溶液作电解质溶液进行电解,通电后在铝件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上逐渐形成一层氢氧化铝薄膜,薄膜的某些部位存在着小孔,电流从小孔中通过并产生热量使氢氧化铝分解,从而使铝件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氧化膜。某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上述原理,以铝件和铁棒为电极,以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
(1)铝件放在________(填“X”或“Y”)极。 (2)铝件表面形成氢氧化铝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过程中,必须使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碳酸氢钠溶液作电解质溶液,而不用碳酸钠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已知:含Fe2+的溶液与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反应生成具有特征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离子方程式为:3Fe2+ + 2[Fe(CN)6]3-=== Fe3[Fe(CN)6]2↓。现用下图装置在浸有铁氰化钾浅黄色溶液的滤纸上写出蓝色的字“神奇的化学”,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 |||
A.直流电源的a极是阴极 B.直流电源的b极是负极 C.阳极反应为:[Fe(CN)6]3-+ e-==Fe2+ +6CN- D.“电笔”笔尖材料是铁,其电极反应为:Fe-2e-===Fe2+ | |||
下列对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 | |||
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均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镁、铝均是活泼金属,它们的单质在空气中均不能稳定存在 ③电解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时,在阳极上一定先析出银 ④2Fe3++Cu=2Fe2++Cu2+说明铜的还原性强于单质铁 ⑤常温下浓硫酸几乎不与铜反应,说明浓硫酸也能使铜钝化 ⑥金属元素形成的弱碱对热不稳定,受热时可分解成相应的氧化物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 |||
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 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g 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 |||
(1)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 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据此回答问题: ①电源的N端为_________极; ②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g; 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 甲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