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充电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
B.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的充电放电 |
C.充电是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 |
D.较长时间不使用电池时,最好将电池取出并妥善存放 |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关于充电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充电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B.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的充电放电C.充电是使放电时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D.】;主要考察你对常见的化学电源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的物品 |
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
A.化学电源均是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设计的 |
B.在干电池中,碳棒只起导电作用,并不参加化学反应 |
C.镍镉电池不能随意丢弃的主要原因是镍、镉的资源有限,价格昂贵 |
D.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化学电源 |
A.Pb为正极,被氧化 |
B.溶液的pH不断减小 |
C.S只向PbO2处移动 |
D.电解液密度不断减小 |
(1)A是铅蓄电池的 极,铅蓄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放电过程中电解液的密度 (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2)Ag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该电极的电极产物共 g。
(3)Cu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CuSO4溶液的浓度 (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4)如图表示电解进行过程中某个量(纵坐标x)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则x表示 。
a.各U形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
b.各U形管中阳极质量的减少量
c.各U形管中阴极质量的增加量
(1)目前常用的镍镉(Ni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以表示为:
Cd+2NiO(OH)+2H2O2Ni(OH)2+Cd(OH)2
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②以上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③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④放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最新试题
- 1比喻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强表达效果。请在下文的横线处填上相应的比喻句。喻体之间必须相互关联,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6
- 2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
- 35.______the lack of a recent title, Ding Junhui can take com
- 4“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
- 5 下面一段文字中人物的语言有不得体之处,找出三处并加以修改。(3分)王凯和李阳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班同宿舍同桌,十几年来一
-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根本保证是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B.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遵守宪法和法
- 7已知集合A={x|y=lg(2x-x2)},B={y|y=2x,x>0},R是实数集,则(CRB)∩A=[ ]A
- 8如图是动植物细胞比较图,据图分析回答:(1)图甲为______细胞,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此细胞具有[1]______、[3]
- 9下列哪项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A.根、茎、叶B.花、叶C.茎、叶D.花、果实、种子
- 10已知a、b、c是△ABC的三边的长,且满足a2+2b2+c2-2b(a+c)=0,试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热门考点
- 1人口迁移差额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近30年的人口变动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
- 2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平原有[ ]A.河套平原、成都平原B.三江平原、宁夏平原C.江汉平原、渭河平原D.华北
- 3—What do we need to buy? —We need__________. [ ]A
-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重量,从物理上说,指的是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也用来指质量。在作家看来,阅读是一种
- 5对1,2,3,4可作运算(1+2+3)×4=24,现有有理数3,4,-6,10,请运用加,减,乘,除法写出三种不同的计算
- 6关于浓度均为0.1 mol/L的三种溶液: ①氨水、②盐酸、③氯化铵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NH4
- 7自北半球夏至到冬至,地球的公转速度 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先变慢再变快D.先变快再变慢
- 8求和:Sn=x+2x2+3x3+…+nxn。
- 9【题文】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当时, 则的大小关系为( )A.B.C.D.不确定
- 10下面是某小区管理部门致全体居民的公告,其中划横线的a、b两处有语病,请作修改。 为了搞好小区环境卫生,本小区新建了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