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2A+3B=2C B.A+3B=2C C.3A+B="2C" D.A+B=C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各物质的系数,据此书写方程式;根据2 v(B) ="3" v(A)、3 v(C)="2" v(B),所以v(A):v(B):v(C)=2:3:2,即A、B、C对应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2;故反应方程式为2A+3B=2C,选A。
核心考点
试题【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2 v(B) ="3" v(A)、3 v(C)="2" v(B),则此反应】;主要考察你对化学反应速率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V(A) =0.15 mol·L-1·S-1 B.V(B) =0.3 mol·L-1·S-1
C.V(C) =0.4 mol·L-1·S-1 D.V(D) =0.45 mol·L-1·S-1
(1)从开始反应至达到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x= ;
(3)若向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人a mol C,在t℃时达到新的平衡,此时B的物质的量为n(B)=
mol;
(4)如果上述反应在相同温度和容器中进行,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起始加入的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A)、n(B)、n(C)之间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为 。
A.υ(C)="0.4" mol / (L·s) B.υ(B)="0.45" mol / (L·s)
C.υ(A)="0.15" mol / (L·s) D.υ(D)="0.35" mol / (L·s)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s)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s)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1)求4 min内H2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
(2)计算8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3)427℃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9.4,请结合(2)中的计算结果判断该反应的ΔH 0(填“>”、“<”或“=” )。
最新试题
- 1氮气在空气所占的体积比是( )A.0.03%B.0.94%C.21%D.78%
- 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已知环形跑道一圈长400米,乙每秒钟跑6米,甲的速度是乙的倍.(1)如果甲、乙
- 3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上述认识蕴涵的哲理是①内因
- 4把数轴上表示3的点A移动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表示的数是 .
- 5运行如图所示 程序框图后,输出的结果为 .
- 6下列事件属于“一个中心”的是[ ]A.南京市铸就“警世钟”,以示国人,勿忘国耻B.我国第一座大型核电站通过国家验
- 7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都属于免疫淋巴细胞B.抗体、淋巴因子、血红蛋
- 8在我国东面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A、马来西亚 B、菲律宾 C、印度尼西亚 D、日本
- 9我们与异性同学交往时,要遵循的交往原则是:( )A.自然、适度B.形影不离C.冷漠D.单独相处
-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 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 )A.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减小B.电流表、电压表
热门考点
- 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中可以看出[ ]①货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②货币的
- 2根据要求完成作文。(60分)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优美的音乐值得我们欣赏、美丽的风景值得我们驻足、灿烂的人
- 3将1997减去它的12,再减去余下的13,再减去余下的14,再减去余下的15,依此类推,直至最后减去余下的11997,最
- 4某种“光敏性高分子”材料在荧光屏及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应用广泛.其结构可表示为:对该“光敏性高分子”叙述正确的是( )A.
- 5_____ in the traffic jam, he was likely to be late for the j
- 6以下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A.太空椒和抗虫棉B.无子番茄和“番茄―马铃薯”C.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和青霉素高产菌
- 7如图1,在6×6的方格纸中,给出如下三种变换:P变换,Q变换,R变换,将图形F沿x轴向右平移1格得图形F1,称为作1次P
- 8已知:a,b∈R+且1a+2b=2,则a+b的最小值是______.
- 9下列关于植物的水分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只能依靠渗透作用吸水B.根系所吸收的水分有很
- 10现有以下四种物质:A.新制的氢氧化铜[Cu(OH)2]悬浊液B.碳铵(NH4HCO3)C.明矾[ KAI(SO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