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 | B. | C. | D.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式Ba2++SO42-=BaSO4↓可知,每一份溶液中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bmol。再根据反应式NH4++OH-H2O+NH3↑可知,每一份溶液中的NH4+的物质的量是cmol,所以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可知,每一份溶液中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则溶液中铁离子的浓度是mol/L,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同时兼顾对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该题的关键是利用好各种守恒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答题效率。
核心考点
试题【2a L Fe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加入b mol的BaCl2溶液,恰好使溶中的SO42-完全沉淀;向另外一等份加入】;主要考察你对燃烧热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PH值小于7的溶液 | B.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
C.溶液中c(H+)>c(OH-) | D.溶液中含有H+ |
A.2H2(g)+O2(g) = 2H2O(1)△H= ―285.8kJ/mol |
B.2H2(g)+ O2(g) = 2H2O(1)△H= +571.6 kJ/mol |
C.2H2(g)+O2(g) = 2H2O(g)△H= ―571.6 kJ/mol |
D.H2(g)+ O2(g) = H2O(1)△H= ―285.8kJ/mol |
A.5 | B.6 | C.7 | D.8 |
(1)仪器A的名称是 。
(2)某次滴定前、后盛放盐酸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上图所示。读数:
滴定前为 mL,滴定后为 mL 。
(3)实验小组同学的三次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的待测NaOH溶液的平均浓度是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4)如果用酚酞做指示剂,试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
A.a>b | B.a=10-4b | C.b =10-4 a | D.a =b |
最新试题
- 1在方格纸中,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如图,请你在4×4的方格纸中,画一个格点三角形
- 2衔接恰当的一项是雄伟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滴水的竹林,都在江中投入绿油油的倒影,__________ ,就连我自己
- 3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的酸碱性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镁溶液B.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C.向
- 4对红外线和紫外线,正确的说法是:[ ]A.红外线是可见光,黑夜中会特别清楚 B.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所
- 5下列各项中,对于《子夜》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吴荪甫在家里为父亲吴老太爷办丧事,就在这次聚会上,赵伯
- 6---- Aren’t you cold? ----__________. I’m boiling.A.Take
- 7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 8小明捡到三个金属块,他想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物质,于是他想到测量它们的密度。 (1)如果天平在使用的过程中,忘记调节横梁平
- 9已知各物质的溶度积:FeS:Ksp=6.3×10-18mol2•L-2CuS:Ksp=1.3×10-36mol2•L-2
- 10甲、乙、丙三个物体,甲放在云浮,乙放在上海,丙放在北京.当它们随地球一起转动时,则( )A.甲的角速度最大、乙的线速度
热门考点
- 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实验室制取氧气选用的装置为
- 2下面是三个旅游城市的雅称,请写出城市名称。①东方之珠( )②海丝起点( ) ③海上花
- 32008年12月15日,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正式实施。协议的实施 [ ]①符合
- 4听下面一段对话,完成第1至3题。1. What happened to Sam?A. He was knocked do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方对日本政府允许台湾“陆军司令”胡镇埔访日这一公然违反中日三个政治文件有关原
- 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孙中山说,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
- 7—I don"t like him,________? —No, I don"t at all. A.do I
- 8BUS SERVICENew York City — Brennan, New Jersey (Trip time: 3
- 9(本小题满分10分)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Ⅱ)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 10________the temperature might drop, coal was prepared for 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