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只有(2) (4) | B.只有(1) (2) |
C.只有(1) (2) (3) | D.(1) (2) (3) (4)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给物质的性质可判断,都能和盐酸及氢氧化钠反应,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属于识记性的,难度不大,学生记住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有4种化合物 (1) NaHCO3、(2) Al (OH)3、(3) (NH4)2S、(4) H2N—CH2一COOH,其中跟盐酸和氢氧化钠都能反应的是( 】;主要考察你对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菌消毒 |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
D.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
实验操作 | 答案 | 实验现象 |
(1)将浓硫酸滴在小木条上 | | A.产生白烟 |
(2)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 | B.产生蓝色物质 |
(3)在盛有KI淀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水 | | C.溶液呈红色 |
(4)在盛有FeC13溶液的试管中滴入2滴KSCN溶液 | | D.变黑色 |
A.SO2的水溶液能导电说明SO2是电解质 |
B.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
C.某无色溶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溶液含有NH4+ |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一定存在大量CO32- |
A.CO2可以灭火,所以镁条着火时可用CO2灭火 |
B.海水的溴以Br-形式存在,所以需加入氧化剂才能提取Br2 |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常温下不可能发生氮的固定 |
D.碘遇淀粉变蓝,所以可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
A.Na2O2 | B.FeCl3 | C.NO2 | D.SO2 |
最新试题
- 1某同学利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1)该同学开始实验时情形如图甲所示,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
- 2Animals seem to have the sense (本能) to eat when they are hun
- 3一铁球和一铜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58g和445g,体积分别为40cm3和70cm3。关于它们的空心部分体积说法正确的是
- 4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已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它与曲线(为参数)
-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3分)“小家伙,算你有福!”他笑了起来,笑得非常温和:“唉,你可太可怜了,你姥爷那家伙没命
- 6用锤子反复击打铁块,铁块的温度升高,针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块被击打前分子是静止的B.击打时锤子将温度传
- 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关键和中心环节B.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建设已经十分完善C.建
- 8【题文】清朝官员梁章钜在《枢垣记略》中记载:“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
- 9已知数列{an}满足a1=a,an=an+1+2.定义数列{bn},使得 ,n∈N*.若4<a<6,则数列{bn}的最大
- 10常州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单晶硅圆片的厚度约为0.0002m,这个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热门考点
- 1社会上有些人自恃“财大气粗”、“大权在握”、“智力超群”或“体力过人”而认为自己“高人一等”,鄙视他人。这种观念和做法的
-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能力越强B.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一定得到金属的单质C.能
- 3长度为300米的油轮在大海中匀速直线行驶,小汽艇从油轮的船尾匀速驶向船头再返回船尾,速度始终保持90千米/时,所用时间为
- 4The happy news quickly ______ through the whole village.A.wa
- 5 用清晰明白、简洁流畅的语言,为“北京四中诗文朗诵会”的主持人写几句串台词,引出下面的节目。(不超过50个字) ___
- 6如图甲将伞撑开时,伞的每条骨架都可近似看成一个杠杆,乙图是其中一条骨架的示意图,伞面对骨架的压力为阻力F2,支点为O,请
- 7Recently a Beijing father sent in a question at an Internet
- 8某市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查缴涉及暴力、色情的“口袋书”,以净化图书市场,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一做法属于对未成年人
- 9制取22.4升氧气,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氧气密度为1.429克/升,计算过程取整数)
- 10 It was not until dark _______ he found _______ he thought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