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选项 | 叙述I | 叙述II |
A | NH3溶于水,呈碱性 | 工业上以NH3为原料生产硝酸 |
B | Fe3+具有氧化性 | 用KSCN溶液可以检验Fe3+ |
C | NH4Cl受热分解成NH3、HCl | 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 |
D | 氢氟酸是强酸 | 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A、NH3溶于水,呈碱性,与以NH3为原料生产硝酸无关,错误;B、Fe3+具有氧化性,与用KSCN溶液检验Fe3+无关,错误;C、NH4Cl受热分解成NH3、HCl,NaCl受热无变化,所以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二者有因果关系,正确;D、氢氟酸是弱酸,错误。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叙述Ⅰ和叙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叙述I叙述IIANH3溶于水,呈碱性工业上以NH3为原料生产硝酸BFe3+具有氧化性用KSCN溶液可以】;主要考察你对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
②过量Ba(OH)2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④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⑤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A.只有②③④⑤ | B.只有①②⑤ | C.只有②③⑤ | D.全部 |
①鸡蛋白溶液遇浓硝酸——黄色 ②淀粉溶液遇碘离子——蓝色
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白色 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红色
⑤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 ⑥过氧化钠在空气中久置——淡黄色
⑦Fe3+离子遇苯酚——紫色 ⑧石蕊试液中通二氧化硫气体——无色
A.①②③⑧ | B.②③④⑥ | C.①④⑤⑦ | D.②④⑤⑦ |
A.N2NO2→HNO3→NO | B.Na→Na2O→Na2O2→Na2CO3 |
C.S→SO3→H2SO4→SO2 | D.Si→SiO2→H2SiO3→Na2SiO3 |
| a | b | c |
A | Al | AlCl3 | Al(OH)3 |
B | HNO3 | NO | NO2 |
C | S | SO3 | H2SO4 |
D | Si | SiO2 | H2SiO3 |
最新试题
- 1某公司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即确定个人年利润目标,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奖惩,为了确定这一
- 2【题文】设集合,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M=PB.C.D.
- 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几百年前,一群欧洲大陆的失意者坐着“五月花号”来到新大陆,开启了美国
- 4湖面上一点O上下振动,振幅为0.2 m,以O点为圆心形成圆形水波,如图所示,A、B、O三点在一条直线上,OA间距离为4.
- 5【题文】某日,北京昼长达12小时,则这一天北京日出时北京时间为(北京经度116ºE)(
-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空kōng空腹空旷架空司空见惯B.
-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采矿、煤炭、石油等资源开发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重点扶植的产业,这对于一定时期内振兴国民经济和实现
- 8为了探究氯水能否和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实验一:向盛有饱和氯水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并充分振荡,观察到
- 9如果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是(),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_;
- 10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村民自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考虑各村具体状况的基础上,调动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辨析
热门考点
- 1A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着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某晚报学
- 2This magazine is very _____with young people, who like its
- 3如果多项式M可因式分解为3(1+2x)(-2x+1),则M=______.
- 4(7分)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对其盛况的写照,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
- 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涌现出了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
-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和改进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是一项战略
- 7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百家争鸣 出现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
- 9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下列人物为保障我国充足的粮食供应而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 10有关下列命题,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命题“若,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