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2g氢气所含原子数是NA |
B.17g NH3所含的电子数是10NA |
C.NA个氧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1 |
D.2.3g金属钠全部变成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是0.2NA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A、氢分子的摩尔质量为2g/mol,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分子数是NA,氢原子数是2NA.错误。 B、每个NH3的电子数是10个,氨的摩尔质量17g/mol,17g NH3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含的电子数是10NA。正确。 C、NA个氧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质量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之比,32:2=16:1.错误。D、钠的摩尔质量是23g/mol。2.3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是0.1mol。一个钠反应时失去1个电子,所以2.3g金属钠全部变成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是0.1NA。错误。
核心考点
试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g氢气所含原子数是NAB.17g NH3所含的电子数是10NAC.NA个氧分子和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1】;主要考察你对物质的量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2g H2和16gO2 |
B.1 mol O2和18gH2O |
C.22.4 L He和1mol H2 |
D.标准状况下,2 L H2和2 L H2O |
A.20 mL 2 moL/L Mg(NO3)2 |
B.100 mL 2.5 mot/L NaNO3 |
C.25 mL 1.0mol/L Al(NO3)3 |
D.30 mL 2.5 mol/L NH4NO3 |
A.0.125ol/L | B.0.175mol/L | C.0.25 mol/L | D.0.5 mol/L |
A.0.045 mol/L | B.0.036 mol/L | C.0.026 mol/L | D.0.028 mol/L |
(1)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烧杯B、500 mL容量瓶C、量筒 D、胶头滴管 E、玻璃棒 F、100 mL容量瓶
(2)配制时用托盘天平应称取NaCl g。
(3)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 。
A、称量 B、洗涤 C、定容 D、溶解 E、摇匀 F、转移
最新试题
- 1在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氯化氢杂质。设计一种一步只除去一种杂质,最后得到干燥纯净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案。试
- 2I can"t concentrate ________ my work ________ the noise loud
- 3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决定从今年9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从现行的2000
- 416的算术平方根是( )
- 5 材料一:马克思说:“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 6将电量为2.0×10-8C的正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为3.2×10-8J。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_
- 7泰州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我们要争做环保模范小市民。下列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多种树木——可以改善环境B.城区
- 8综合性学习。(6分) 清明节,是缅怀先烈、祭祀祖先的节日,但也是森林火险的高发期。随着清明的到来,我市森林防火等级已调至
- 9在周围神经系统中,脑神经共有_____,脊神经共有______。[ ]A.12对 B.12条 C.31对D.31
- 10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对于1983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界而言,有一个话题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那就是怎样去应对和评价
热门考点
- 1将正偶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第n(n≥4)行从左向右的第4个数为______.
- 2下列电表示数为1.4 伏的是
- 3如图是某桶装矿泉水标签的一部分.据此回答:水中含有的主要成分及含量mg/L钾 0.86钠 33.00钙
- 4阅读《三峡》一文,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5大熊猫曾在我国广泛分布。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他们的栖息地迅速减少,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下列解决的方法最理想的是[
- 6已知数列{an}、{bn}满足:a1=2,b1=1,且 (n≥2).(1)令cn=an+bn,求数列{cn}的通项公式;
- 7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速度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只要是运动的物体,就一定要受到力的作
- 8秦汉时期,中国已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C.甘
- 9若多项式x+a与多项式bx+1的乘积中,它的二次项的系数是2,一次项系数是3,则a-b=______.
- 10如果,则的值是( )A.B.2C.-3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