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大气受热过程 > 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是大气的散射作用的结果,不是折射、反射的作用,A错。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是大气逆辐射强,地面热量损失少的原因,B对。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是云层的反射作用强,不是大气的散射作用,C错。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是因为空气中的尘埃杂质多,水汽凝结核多。D错。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考察你对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关于下图热力环流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假设A、B、C、D在同一纬度,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回答下题。

小题1: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小题2: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       )
A.18时~次日7时B.11时~当日19时
C.16时~次日8时D.6时~当日18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①②③④四地中如果只考虑纬度及海陆分布因素,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若②③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
B.巴西高原上动物数量减少
C.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小麦播种期
D.驯鹿正忙着向南迁徙
小题3:④地被称为沙漠带上的唯一绿洲,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地势B.临近海洋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大气受热过程”, 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
小题2:科学家发现, 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它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B.②C.③D.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