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大气运动 >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0分)(1)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判断的理由是                               。(2)图中A...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判断的理由是                               
(2)图中A处是      气压, B处盛行        季风,此时, 楚州的昼夜长短的特点是
             ,楚州、广州、北京的昼长由长到短的变化顺序是                
(3此时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南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4)东亚是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主要是因为                                
                                           。
答案

(1)北半球 (1分) 理由:亚洲东部盛行盛行东南季风(或者西南季风越过赤道。)
(1分)
(2)亚洲低压(印度低压)(1分);东南季风(1分);昼长夜短(1分);北京、楚州、广州(1分)
(3)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南亚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向北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
(4)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尤为明显(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季风风向为偏南风,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判断的理由是亚洲东部盛行盛行东南季风。
(2)根据季节判断:图中A处是印度低压, B处盛行东南季风,此时, 楚州的昼夜长短的特点是昼长夜短,楚州、广州、北京的昼长由长到短的变化顺序是北京>楚州>广州。
(3)此时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向北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东亚是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主要是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尤为明显。
点评:根据季风的风向判断季节,吹偏南风为夏季,偏北风为冬季。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是一个,南亚季风形成的原因是两个。
核心考点
试题【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0分)(1)此时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判断的理由是                               。(2)图中A】;主要考察你对大气运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7年12月11日顺利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执行中国2007至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读图,完成21~22题。

小题1: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小题2: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   )
A.19小时B.21小时C.22小时D.24小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读“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压状况看,①地为    中心,③地为            中心。
(2)图中②地吹    风。
(3)图中④地的天气状况是      ,其原因是                      
(4)预报图中⑤地的天气变化过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是水汽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图,图中的曲线为饱和曲线,甲、乙、丙和丁的箭头方向分别代表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的途径。读图完成7-8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丙、丁四种途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温度固定时,增加水汽而达到饱和
B.丙: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而达到饱和
C.乙:经升高温度及减少水汽量而达到饱和
D.丁:经升高温度及增加水汽而达到饱和
小题2:关于自然现象“露”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种途径而达到饱和的(   )
A.甲B.乙C.丙D.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A.图中①至④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七月份,被亚洲低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