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 材料三:广西示意图(3)广西的地理位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有利条件?(8分)(4)贵广高速铁路在广西有境内哪些主要的地质、地貌障碍?(12分)...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三:广西示意图

(3)广西的地理位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有利条件?(8分)
(4)贵广高速铁路在广西有境内哪些主要的地质、地貌障碍?(12分)
答案

(3)地处华南、西南结合部(1分),处于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交通要道,(2分)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2分)西接越南,南濒北部湾,(1分)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2分)
(4)经过(云贵)高原至(两广)丘陵的交界地带,坡降(落差)大。(3分)沿途经过喀斯特地貌区,溶洞、地下暗河多。(3分)沿途跨越众多河流,需建大量桥粱(3分)。经过的区域多为崎岖的丘陵山地。起伏大,需建大量隧道。(3分)
解析
考查广西在区域发展和国土整治中的地位。
从图中可以看出广西地处华南、西南结合部,同时也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由于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溶洞、地下暗河,沿途,需建大量桥粱和隧道。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三:广西示意图(3)广西的地理位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有利条件?(8分)(4)贵广高速铁路在广西有境内哪些主要的地质、地貌障碍?(12分)】;主要考察你对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图所示两地区,地势低平,洼地和岗地、丘岭交错起伏。在低洼地挖土成塘,堆土成基(台田)是有效利用土地的好办法。读图回答6~7题。

6.根据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区是松嫩平原,地势低平
B.乙地区是太湖平原,光热充足
C.甲所在地区旱、涝碱、风沙危害严重
D.乙地区农业生产用水紧张
7.关于两地生产模式及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说法是
A.甲地模式能够保持水土,缓解春旱
B.乙地模式可以防治风沙和治理盐碱
C.都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D.都是立体农业的生产模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7年6月25日是我国第十七个“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各省。灾损耕地严重的省份也是开荒面积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
小题1:据统计,2005年我国东部耕地减少面积约占全国耕地年内减少面积的2/3。那么,导致这一结果的前两位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针对耕地资源锐减的突出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3分)   
小题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小题3:山东省是人口大省,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面对现实,应采取哪些措施发展优质高效农业?(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2。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草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有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小题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自然植被由下往上是河谷灌丛带、高山森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寒原带。以山地草场放牧的牧民人口日增,所产山羊毛质量甚佳,近年颇受市场欢迎,少数藏民在缓坡地栽种旱作,以补充藏民所需的部分粮食。当地已出现高山森林带上限下移、下限上移的退缩现象,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干 B.工矿业开发C.扩展牧地D.发展种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流域原始生态环境脆弱.近年由于降雨和径流量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目前,青海省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读图6,回答6—8题.
6.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崎岖;河流众多  B.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
C.光照弱,植被覆盖率低  D.生物种类单一,数量少
7.青海湖流域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B.流水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C.冰川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D.流水的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8.青海省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改良耕作制度、实施围栏封育、轮封轮牧
B.大力实施以乔木为主的植树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C.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扩大耕地面积
D.引进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