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我国滑坡的地理分布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东南密集,西北稀少。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级阶梯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答案
(1)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
(2)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相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读“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滑坡的地理分布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以_____】;主要考察你对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A地区盐碱地广泛分布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在图中找分布面积较大的三个省区),简要分析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2)我国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但B地滑坡和泥石流发生次数很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C处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①台风—夏、秋季 ②泥石流(西南地区)—冬季
③干旱(华北地区)—冬季 ④寒潮—冬末春初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②地势平坦,有利于洪水流动
③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 ④植被破坏严重 ⑤多山地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③④⑤ |
①地震—台风—雷暴
②暴雨—山洪暴发—海啸
③地震—山崩—泥石流
④寒潮—沙尘暴—大气能见度降低
⑤滑坡—火山喷发—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③④ | D.④⑤ |
A.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
B.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没有任何的前兆 |
C.滑坡是持续降雨导致岩体顺层滑动,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 |
D.滑坡的形成完全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
最新试题
- 1Don’t laugh at people who are ______.A.in troubles B.in a tr
- 2命题“∃x∈R,使得x2>0”的否定是______.
- 3选择填空。—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 ______. [ ]A. Spe
- 4已知2axbn-1与同3a2b2m(m为正整数)是同类项,那么(2m-n)x=______.
- 5—How do you like the food , Tom?—It delicious .A.
- 6如图3所示,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网球。在同一高度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将甲球竖直向下抛出、将乙球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
- 7往溴的苯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能迅速反应,其过程如下:3Br2+2Fe=2FeBr3;Br2+FeBr3=FeBr4-+Br
- 8若分式方程无解,则的值为 .
- 9It"s ____ knowledge that the Nile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th
- 10已知二次函数:y=3(x-1)2+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其图象的开口向下B.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1C.函数
热门考点
- 1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Ba2+ Cl- NO3-B.K+ AlO
- 2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
- 3在中,,分别是角所对边的长,,且(1)求的面积;(2)若,求角C.
- 4已知450 ℃时,反应H2(g)+I2(g)2HI(g)的K=50,由此推测在450 ℃时,反应2HI(g)H2(g)+
- 5目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已经超出了0.03%,这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
- 632. “John, let us slip into our beds, and be there when Moth
- 7实验室用Al2(SO4)3制取Al(OH)3,最合适的试剂是 A.NaOH
- 8分解因式:a3—4a=___________.
- 9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的3个绿球、3个黑球、6个蓝球,闭上眼睛从袋中摸出1个球,下列关于摸出的球的颜色说法正确的是( )A.
- 10 敲桌面时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请设计一实验证明桌面发声时也在振动。实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