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说明:平均值为1971—2000年该季节降水量平均值
(1)结合图示,分析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曾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4分)
(2)对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山地丘陵地区,上述灾害变化会带来哪些次生灾害?(6分)
答案
(2)春季干旱易引发火灾(2分);夏季暴雨易引发水土流失(2分),土壤肥力降低; 夏季暴雨冲刷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2分)
解析
(1)结合图示,该地区春季降水量较平均值小很多,故判断出现干旱灾害;夏季降水量较平均值大幅增加,判断出现洪涝灾害。
(2)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角度,结合当地的地形为山区丘陵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10分)读长江中下游地区2011年春、夏季降水比较图,完成下列问题。说明:平均值为1971—2000年该季节降水量平均值(1)结合图示,分析2011年长江中下】;主要考察你对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简析该地区近几年来常形成旱灾的原因。(6分)
(2)简述该地旱灾带来的危害。(4分)
A.横断山和秦岭 | B.太行山和雪峰山 |
C.大巴山和巫山 |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
小题1:图中灾害可能是:
A.台风、地震 | B.风暴潮、干旱 |
C.地震、泥石流 | D.洪涝、干旱 |
A.地处板块交界处及植被破坏 | B.季风不稳定及梯田建设 |
C.植被破坏及气候干旱 | D.工程修路及海陆位置 |
材料一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据中国舟曲灾区指挥部消息,截至9月1日,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 471人,失踪294人,累计门诊治疗2 315人。
材料二 “甘肃舟曲县及周边地区地形示意图”
(1)分析舟曲泥石流灾害的成因。(5分)
(2)当你遭遇泥石流时你怎么办?(5分)
(1)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Ⅲ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为(2分)
A.干旱与地震 | B.水土流失与台风 |
C.洪水与盐碱化 | D.寒潮与荒漠化 |
(3)Ⅰ区域春季容易发生沙尘暴,试分析原因?(4分)
最新试题
- 1关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90°时,太阳直射点永远在地表一个点上不动B
- 2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最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C.便利的航运条
- 3阅读文字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的中关村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
- 4如图所示,若⊙O 的半径为13cm,点P是弦AB上一动点,且到圆心的最短距离为5cm,则弦AB的长为__________
- 5如图所示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这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A.4B.5C.6D.7
- 6小杰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如下:①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用消毒
- 7本小题提供了两个备选题,请你从下面的19-1和19-2题中任选一个予以解答,多做一个题以得分低者计分.19-1、课改实验
- 8某学院有四个饲养房,分别养有18,54,24,48只白鼠供实验用,某项实验需要抽取24只白鼠,你认为最合适的抽样方法是(
- 9已知曲线与在处的切线互相垂直,求的值.
- 10若f(x)=(2x+a)2,且f′(2)=20,则a=( )。
热门考点
- 1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下列图表反映的是我校2009年与2010年学生健康状况调查的部分数据。请你用英文为
- 2—______ do you like the Cool Kids? —Because they look cool.
- 3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洁时,除去污物的方法是( )A.用纱布擦B.用手擦C.用擦镜纸擦D.不用拭去
- 4某密闭隔热容器通过中间的阀门被分为A、B两个部分,现将该容器水平放置,并在A、B中分别装满冷水和热水,如图所示,当打开中
- 5下列过程不属于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B.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C.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D
- 6胡锦涛强调,我们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
- 7若x6=64,则x=______.
- 8两个物体的主视图都是圆,则这两个物体可能是 [ ]A.圆柱体、圆锥体B.圆柱体、正方体C.圆柱体、球D.圆锥体
- 9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关键因素是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B.生产关系的变革C.农民的思想觉
- 10Even though Danish students have 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