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2)湄公河下游流域栽培有一种世界著名的“浮稻”(该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浮),写出“浮...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湄公河下游流域栽培有一种世界著名的“浮稻”(该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浮),写出“浮稻”所反映湄公河的水文特点及其形成原因。(4分)
答案

(1)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形成原因: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下形成的。
(2)河流水位、流量随季节变化大;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区是东南亚,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作用和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下,形成了山河相间的地形特征。
(2)根据题目,浮稻是可随水位涨落漂浮的稻谷。该地种植浮稻,是因为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水位、流量随季节变化大。
核心考点
试题【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2)湄公河下游流域栽培有一种世界著名的“浮稻”(该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浮),写出“浮】;主要考察你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质能源,其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下图为我国江苏省2009年秸秆资源构成比例图。近年来,该省秸秆资源分布明显出现“北多南少”局势,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北部水稻种植范围扩大B.北部利用沿海滩涂增加作物耕种面积
C.南部以丘陵地形为主,耕地资源减少D.南部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农业结构调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山参和园参两种类型。山参是野生植物,喜欢生长在窝风向阳、缓坡、以乔木为主体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下,生长周期长达70~150年,数量稀少,参价昂贵;园参由人工在缓坡采伐地进行密集种植,生长周期一般5~6年,单产量大,参价较低。无论山参或园参,对地力的消耗都很大,一般在同一块参地不能连续生长两茬。随着气候变迁,人类开发,山参资源不断枯竭。长白山因是清代皇室的“龙脉”,清政府严令封山,从而成为我国现今仅存的山参资源分布区。
材料二 地处长白山中部的抚松县,种植人参已有300余年历史。该县传统种植园参,近年来在尝试种植“林下参”。即在天然林下直播参种,让其自然生长,虽生长周期长、单产量小且不稳定,但参价较高,生长期在30年以上的被视为山参。目前,该县还加大了对人参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的力度,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人参产业链,并在万良镇建立了全国最大的人参贸易市场,被誉为“人参之乡”。
材料三 我国在殷商以后山参资源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和吉林省抚松县城镇与交通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和上图,描述我国殷商以后山参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并推测其原因。(10分)

(2)试分析抚松县发展人参产业的优势条件。(8分)
(3)你是否赞同抚松县以“林下栽参”取代“伐林栽参”?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下图为滇、黔两省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在黔东南的从江山区,当地侗族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有机农业生产——“稻鱼鸭”生态农业复合系统。当秧苗插进稻田时,跟着放进鱼苗,等鱼苗体长超过5厘米时,人们再放入雏鸭。该农业生产模式已成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农产品质量好,有着较广的市场前景。但传统农业产量较低,加之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成为其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1)试评价当地发展“稻鱼鸭”农业模式的发展条件。(10分)
(2)分析云南省近年来航空运输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8分)
(3)小明建议滇、黔两省区应大力依靠本省水能丰富的条件发展动力指向型工业,小亮则从环境的角度提出了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玉米种植主要是在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玉米优势种植区域中,主要种植夏玉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下列关于中国优势区域玉米种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地区纬度较高,热量充足
B.③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
C.④地区秋季晴朗,利于收摘
D.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中阴影区域为乌龙茶起源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乌龙茶起源地适宜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是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B雨水充沛,云雾较多
C. 昼夜温差小             D.日照时间长
小题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E地比F地更适于乌龙茶的种植,主要原因是E地比F地
A.坡度陡B.纬度高
C.劳动力多D.更加适用商业化生产
小题3:为抵御春季低温、霜冻灾害,当地茶农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向茶树喷水,其地理原理是
空气中水分增多   ②减小温度变化   ③增加大气逆辐射     ④增加光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