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读下图,完成题。小题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小题2:图...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下图,完成题。

小题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小题2: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B.机械化水平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结合经纬网及区域轮廓图可判定该区位于东北地区。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兴安岭北部和松嫩平原上,其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原、耕地和林地,分别适于畜牧业、种植业和林业发展。东北平原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是因为东北平原地广人稀。
小题2:东北地区因开发历史晚,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点评:东北地区正在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依靠科技,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
核心考点
试题【读下图,完成题。小题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小题2:图】;主要考察你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10年10月26日,中国社科院发布首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绿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读我国东北某农业区小麦秸秆利用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秸秆有四种不同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甲B.丙C.乙D.丁
小题2:丙利用方式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

(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6分)
(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5分)
(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4分)
(4)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畜牧业基地
A.①③④B.②④C.①②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需求
B.无霜期从南部的80天到最北部的180天左右
C.东北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春旱影响
D.气候条件制约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产地
含油量
运输费用(元)
生产成本(元/kg)
生产方式
国产大豆
17%
0.18
1.60
粗放式
进口大豆
19%
0.16
1.28
集约式
材料三: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6年)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Km2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Km2)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___________。
(2)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靠近市场   B.光热充足  C.土地肥沃   D.水源丰富
(3)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和 ________。
(4)从粮食商品率来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_。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