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 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3分)(1)图中A、B两处河谷从形态上看有何区别?并分析A河...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
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A、B两处河谷从形态上看有何区别?并分析A河谷的成因。
(2)C处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成因是                          
(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表形态带来什么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城镇分布特点是           ,其原因是     
答案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形,(1分)
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床呈“U”形。(1分)A处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1分)。
(2)冲积扇(1分);流水的堆积作用(1分)
(3)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草地减少,(1分)耕地增加,(1分)会造成水土流失,加速河流的泥沙淤积,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1分)诱发洪涝、滑坡等灾害。(1分)
(4)沿河、沿海岸分布(1分);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
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A、B河谷形态的不同是处于河流不同位置造成的。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床呈“U”形。A处河流位于上游,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B处位于河流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
(2)C处位于山麓地带,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有河流发育,可能形成的地貌是山麓冲积扇,形成原因是流水的堆积作用。
(3)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草地减少,耕地增加。对生态的影响:会造成水土流失,加速河流的泥沙淤积,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诱发洪涝、滑坡等灾害。
(4)由图中城镇的分布可以看出,主要沿河、沿海岸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是造成城镇分布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核心考点
试题【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13分)(1)图中A、B两处河谷从形态上看有何区别?并分析A河】;主要考察你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图中,各坐标轴分别表示气候、地形、河流三种区位因素,箭头方向表示区位条件越来越好,据此回答题。

小题1:若用此图分析地形对聚落布局和形态的影响,则最可能呈带状分布的是 (  )
A.C地B.D地
C.H地D.G地
小题2:若用此图分析城市的起源,则与尼罗河谷地城市兴起的自然条件最吻合的是(  )
A.A地B.B地C.C地D.D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或示意。完成题。

小题1: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  )
A.夏季洪水多发B.夏季高温潮湿C.冬季降雪量大 D.冬季光照时间短
小题2: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 B.光照
C.地形D.台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合理的是
A.聚落就是小村庄
B.聚落就是各类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C.聚落是人们居住的场所,商店、学校不属于聚落范畴
D.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许多古村落遗址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这表明当时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已经充分考虑到
A.河流对聚落的影响B.气候对聚落的影响
C.地形对聚落的影响D.资源对聚落的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区域五个村落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序号代表的村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的是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⑤
小题2:上题中的这两个村落可能发展为小城镇,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
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
C.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