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城市与地理环境 > 按照2013年公布的江西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和战略,到“十二五”期末(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3%以上,赣州、九江两市将进入特大城市行列。下图为城市形成...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按照2013年公布的江西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和战略,到“十二五”期末(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3%以上,赣州、九江两市将进入特大城市行列。下图为城市形成与发展区位示意图,a、b、c表示城市发展过程。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有关城市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的形成都经历了a过程
B.b过程只出现在沿海地区
C.c过程早期与商业活动关系密切
D.大城市形成过程一般是a→b→c
小题2:以a过程形成的大城市,为防止资源枯竭给城市带来的不利影响,应该
A.扩大城市面积,分散布局工业
B.优化产业结构,适当关停或转移污染企业
C.控制外来人口,减小就业压力
D.减少资源的开采量,提高资源的深加工能力
小题3:下列不符合江西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和战略的举措是
A.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
B.建设环鄱阳湖城市带,提高城市化水平
C.把九江建设成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
D.引导赣州人口和产业向浙赣(沪昆)线、鄱阳湖生态城镇群聚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城市在a过程中经过矿产基地→加工基地→工业城市,体现了矿产资源丰富的矿业城市的发展过程,并非所有城市都经过这一过程。城市在b过程中由渡口→港埠→港口城市,只出现河流的过河点地区,并非都在沿海地区。在c过程中城市由集镇→城镇→城市的发展早期城市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大城市的形成可能是矿业城市,也可能是港口城市,也可能是铁路枢纽城市,也可能是地区行政中心,但都不一定经过a→b→c这样的形成过程。
小题2:以a过程形成的大城市往往是矿业城市,资源开采殆尽就会形成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四大共性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为防止资源枯竭给城市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是采取多元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出产业衰退循环;二是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确保产业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三是实施集约整合战略,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途径。因而资源枯竭型城市应该减少资源的开采量,提高资源的深加工能力,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此题的误区是B选项,有人认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会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则适当关停或转移污染企业也是合理措施,但其忘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最关键的是解决资源枯竭问题。
小题3:按照2013年公布的江西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和战略,到“十二五”期末(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3%以上,赣州、九江两市将进入特大城市行列。加快工业化进程,可以促进城市化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建设环鄱阳湖城市带,可以提高城市化水平;把九江建设成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也有助于实现江西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和战略。而引导赣州人口和产业向浙赣(沪昆)线、鄱阳湖生态城镇群聚集,会使江西北部地区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不符合到“十二五”期末(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3%以上的要求,也就不符合实现江西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和战略。
核心考点
试题【按照2013年公布的江西城镇化发展主要目标和战略,到“十二五”期末(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3%以上,赣州、九江两市将进入特大城市行列。下图为城市形成】;主要考察你对城市与地理环境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轻轨车辆作为城市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与其他轨道交通相比,非常适合填补大中城市地面公交和地铁之间的中等运量空白。下图为“轻轨某路段图”,根据图文材料及相关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小题1:修建城市轻轨铁路的最主要目的是
A.改善居民生活B.改善交通状况
C.改善城市结构D.改善城市环境
小题2:图中轻轨采用高架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噪声污染B.控制列车尾气排放
C.节约建设成本D.保证行车安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密度分布图。

小题1:与200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
①郊区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②市区的服务业进一步集聚
③郊区的服务业向市中心迁移                
④市区的制造业向郊区迁移
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小题2: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B.技术C.地价D.环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型城镇化,要更加注重城镇化的内涵和本质,更加紧迫地把实现人口的城镇化作为主要任务,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就地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我国城镇化的一种新趋势。
豫北某村原有村民680人,耕地970亩,主要种植蔬菜和粮食。目前,村内建有工业园,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村内户户通天然气、互联网,有学校、医院、敬老院、超市、宾馆等设施。该村规划人口规模6万至10万,让村民享受到城市的生活。
(1)概括城镇化过程中该地人文地理环境的变化。(8分)
(2)简述就地城镇化的优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般情况下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国家人口城市化水平大于6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30%。2011年我国两个数据分别为51.3%和36%,依据我国国情与发展趋势,可推断今后我国将
A.减缓工业化进程,保持城市人口比重基本稳定
B.提高农业人员从业比重,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C.加快推进中小城镇建设,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D.大幅扩张大中城市用地规模,提高大中城市环境人口容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为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与199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产业分布变化  
A.制造业密度差别在市区最大
B.市区服务业、制造业密度均增大
C.制造业向近郊区集聚,服务业密度由市区向郊区减少
D.服务业、制造业密度均由市区向郊区减小
小题2:下列因素中,与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关联性不大的是
A.地价水平B.技术人才C.交通通达度D.环境优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