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 读图,回答问题。(14分)(1)甲.乙均为河流堆积地貌,试分别说明两地的地貌类型和形成过程(7分) 地貌类型形成过程甲  乙   (2)若图中A、B两处为地下采...
题目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甲.乙均为河流堆积地貌,试分别说明两地的地貌类型和形成过程(7分)
 
地貌类型
形成过程

 
 

 
 
 
(2)若图中A、B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请写出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并说明原因。(3分)
(3)指出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地区先后发生的地质作用。(4分)
答案

(1)7分
 
地貌类型
形成过程

 冲积扇
(1分)
山区河流流出出山口(1分),流速减缓(1分),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1分)

 冲积平原
(1分)
河流中下游地区(1分)流速减缓,泥沙淤积(1分)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 
 
(2)B处(1分),位于向斜槽部(1分),水体容易在此汇集(1分)
(3)褶皱(1分).断裂(1分).侵蚀(1分).沉积(1分)(顺序错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甲地的形状看,属于冲击扇,是因位于河流的出山口处,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而成;乙地位于河流的下游,从地表形态看,属于冲积平原,是因河流中下游地区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 。
(2)A处是背斜,B处是向斜,向斜因岩层向下弯曲,所以地下水易向槽部集中,发生透水事故。
(3)因岩层弯曲,所以先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又因褶皱和断层都遭到侵蚀,所以褶皱后先发生了断层,然后侵蚀,因褶皱和断层上覆盖了沉积岩层,所以又发生了沉积作用。
核心考点
试题【读图,回答问题。(14分)(1)甲.乙均为河流堆积地貌,试分别说明两地的地貌类型和形成过程(7分) 地貌类型形成过程甲  乙   (2)若图中A、B两处为地下采】;主要考察你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的一些干涸的湖底考察往往见到外观如同古城堡的砂岩地貌景观,俗称“魔鬼城”(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魔鬼城”景观,其岩石按成因属于
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花岗岩
小题2:图中“魔鬼城”景观形成过程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一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一流水浸蚀
C.流水沉积一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一风力侵蚀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哪种地貌(  )
A.三角洲B.冲积平原
C.“V”字形河谷D.冲积扇
小题2: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
A.甲B.丙C.庚D.壬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某河谷一块高达200多米的巨大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读下图“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洞穴成因最有可能的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海水侵蚀
小题2: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A.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
B.自下而上洞穴形成的时间越来越迟
C.低处洞穴较多,是因人类开凿而增加
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为澳大利亚某地临近海岸线的“岩塔荒漠”景观,许多石灰岩塔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环顾这片黄沙的周边,却有不少绿色植物。再细细追踪,这片沙地上还发现了硬叶林的古遗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岩塔荒漠”景观的形成过程可能为
A.固结成岩—内力抬升—流水溶蚀—海浪沉积
B.固结成岩—内力抬升—风化侵蚀—风力沉积
C.固结成岩—流水溶蚀—内力抬升—海浪沉积
D.固结成岩—风化侵蚀—内力抬升—风力沉积
小题2:“岩塔荒漠”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右图澳大利亚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为福建省南碇岛“规则多边形玄武岩石柱群”景观,它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海浪侵蚀D.风化作用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