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A.黄土高原 | B.大片的戈壁 |
C.桂林的石灰岩溶洞 | D.东非大裂谷 |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东非大裂谷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地形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黄土高原B.大片的戈壁 C.桂林的石灰岩溶洞 D.东非大裂谷】;主要考察你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 B.崇明岛的形成 |
C.海边沙滩的形成 | 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 ,丙处的地质构造为 __,乙地质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2)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择在 处为好,其中 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3)如果该地区岩层中有一层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则该地区可能出现的旅游资源是________地貌。
(4)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________ 循环,下列各序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② ,③ ,④
(1)说出图13中①、②两处的地质构造;任选其一,指出所对应岩层的变化特点。(3分)
(2)简述图13中所示水循环环节的外力作用表现。(3分)
(3)据图14信息,比较图13中甲、乙地貌形成过程的差异。(2分)
小题1:台湾岛多火山、地震,其最主要的成因是:
A.内力作用 | B.外力作用 |
C.内外力作用 | D.无法判断 |
A.左岸 | B.右岸 |
C.北岸 | D.南岸 |
A.冲积扇 | B.河漫滩 | C.U形谷 | D.V形谷 |
A.板块张裂作用形成的 |
B.大陆与大陆板块挤压作用形成的 |
C.大陆与大洋板块挤压作用形成的 |
D.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的 |
最新试题
- 1They let us use their computer, and_________we gave them the
- 2如果等差数列中,则( ) A.14B.21C.28D.35
- 3一般来说,男同学讲话的___ ___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比女同学低,是因为男同学声带振动的___
- 4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
- 5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在0~2 s内,合外力做正功B.在0
- 6I like this kind of music that I can dance ______.A.toB.inC.
-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市委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了群众揭发少数单位违反财经制度,请客送礼的不良现象。
- 8下列关于机械能守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其机械能一定守恒B.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其机械能一定不守恒C
- 9对人类有害的细菌是 [ ]A.根瘤菌B.肺炎双球菌C.乳酸菌D.醋酸杆菌
- 10不定项选择对于液体和固体,如果用M表示摩尔质量,m表示分子质量,ρ表示物质的密度,V表示摩尔体积,v表示分子体积,N表示
热门考点
- 1—The food here is nice enough.—My friend________me a right p
- 2平面坐标系中,点A(n,1-n)在第四象限,则n的取值范围是( )。
- 3如图,依次连接矩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EFGH.(1)四边形EFGH是______.(2)证明你的结论.
- 4下列各式中,次数为3的代数式是( )A.xy2B.x4+y3C.x3yD.3xy
- 5_____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 A. Don"t be B
- 6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矿藏/宝藏标识/款识押解/解甲归田公仆/前仆后继B.靓妆/靓女行伍/道行
- 7下列现象体现了社会生活“新”变化的是[ ]A.旗袍成为城市妇女的主要服装B.北方居民在冬季储藏许多大白菜C.人们
- 8补全对话,每空一词。A: Hello, Jack! 1______ was your weekend? B: It wa
- 9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工业发达地区。据图完成1~2题。1.图中工业中心与其主要工业部门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汽
- 10Do you know where some maps? [ ]A. can I 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