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读图完成题。小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物质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小题2:这些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读图完成题。

小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物质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小题2:这些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啊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小题3: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
A.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升高
B.减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
C.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
D.减弱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岩浆来自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正确答案选D。
小题2:由材料中信息可以判断,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正确答案选A。
小题3:火山灰云团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正确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岩浆的发源地和火山灰云团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圈层结构及特征:
圈层
厚度与界线
特征
地壳
地表至地下33千米,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大范围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组成:以氧、硅、铝、铁、钙、钠、钾、镁为主,硅酸盐类矿物分布最广;上层以硅、铝为主,形成硅铝层;下层以镁、铁为主,形成硅镁层
地幔
上地幔
地下33—1000km
上部有软流层,是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的发源地;
下部特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含铁、镁的硅酸盐类为主,由上而下铁、镁含量增加
下地幔
地下1000—2900km
地核
外核
地下2900--5000km
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内核
地下5000--6371km
呈固态,其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地壳与地幔是以莫霍界面为界;地幔与地核是以古登堡界面为界。
(3)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组成。
2.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大气圈----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
近地面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物组成,其主要成分是N、O,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垂直分层是:
分层
高度
气温垂直变化
运动
天气
与人类关系
空气密度
规律
原因
高层大气
自平流层顶
以上到大气
上界2000
-3000千米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
下层随高度
变化很小,30
千米以上气
温随高度增
加而迅速上升
该层气温基本
不受地面影响,
而靠臭氧大量
吸收太阳紫外
线而增温
平流
运动
为主
天气
晴朗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对流运动为主
复杂多变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水圈----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由气态水、固态水和液态水组成,根据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并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其中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3)生物圈----是渗透于其他圈层的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顶部,其中生物是这里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3.圈层间的相互关系:
核心考点
试题【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读图完成题。小题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物质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小题2:这些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主要考察你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读图“全球板块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关于板块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可分为六大板块
B.板块消亡边界经常形成海岭和海岸山脉
C.红海处在消亡边界上
D.板块生长边界经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小题2:安第斯山脉位于哪两个板块边界上
①南极洲板块②美洲板块  ③太平洋板块  ④ 印度洋板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①②③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岩石圈中①表示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____。

(2)①②③三大类岩石中,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____。
(3)若甲为地表径流,则乙表示____________,丙表示____________,丁表示____________,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形成有关的箭头是_________。
A.aB.bC.cD.d
(4)简述水循环的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地壳中已经发现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居前两位的金属元素是
A.氧、硅B.硅、铝
C.铝、钠D.铝、铁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2011年6月4日,智利南部一座火山开始喷发, 大量的火山灰及石块上冲云霄达10公里并飘至邻国阿根廷南部,导致多趟航班取消,附近3500多人撤离。左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数字表示地质作用;右图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题。

小题1: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智利火山喷发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与图中地貌景观成因同类的地质作用是(  )
A.②B.③C.④D.⑤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岱崮地貌”景观图,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据此回答题。

小题1: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  )
A.花岗岩B.石灰岩
C.大理岩D.玄武岩
小题2: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沉积→岩层的断裂作用
B.岩浆沿地壳缝隙喷出地表
C.沉积→抬升→外力侵蚀
D.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