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 读太阳直射点纬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由A点到E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          年。(2)P点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分别出现在M...
题目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读太阳直射点纬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由A点到E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          年。
(2)P点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分别出现在M(5月2日)和N    月、日)左右,此时,晨昏线与          两条纬线相切;与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理纬度为             
(3)一年内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时间越来越长的区间为(     )
①A→B           ②B→C           ③C→D          ④D→E
(4)当南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时,时间分别处于图中的      点和       
(5)A→B→C时间段为186天,C→D→E时间段为179天,原因是                           
答案
(1)回归(1分)    (2)8月12   74ºN 74ºS     55.5 (5分)
(3)③(2分)      (4)B. D (2分)
(5)A→B→C时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1)从A到E为一个回归年。(2)M、N两个日期关于6月22日对称。根据P点的纬度为16°N,故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3)南半球昼长夜短,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南半球昼长越来越长,表示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为C到D区间。(4)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是的B位置,当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时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的D点。(5)A—B—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由于地球公转位于远日点附近,因公转速度较慢,故时间较长。
核心考点
试题【读太阳直射点纬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由A点到E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          年。(2)P点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分别出现在M】;主要考察你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如图为“北京时间16点、太阳直射A点时的光照图”,A点是2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每格2分)

(1)C点位于B点的     方向,其地理坐标是          ,此日昼长是    小时。
(2)等值线①、②、③中,昼长最短的是        
(3)AE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距离大约是           千米。
(4)若此时F点地方时为6时,在右上图中画出DAGBC线此日的昼长变化折线图。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假如地球只公转不自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没有昼夜交替现象B.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左偏
C.地球昼半球与夜半球的温差会缩小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为一年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一架飞机飞过日界线时,发现接连过了两个新年,这架飞机是
A.自东向西飞行 B.自北向南飞行
C.自西十二区向东十二区飞行 D.自东十二区向西十二区飞行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贾先生游览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A.160ºEB.40ºE C.160ºWD.80ºW
小题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A.东十一区B.东三区C.西十一区D.西五区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某校(30°N,113°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右图所示,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a=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该小组每天量测OP′时,北京时间应为
A.12:00 B.12:28
C.11:20  D.11:00
小题2: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所得竿影长OP′、正午太阳高度α有以下特征:
①竿影长OP′一直指向正南;
②竿影长OP′为一日日影最短;
③竿影长OP′一直指向正北;
④正午太阳高度α为一日中最大。
①②③④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