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 下图是“40°N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三条弧线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正...
题目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下图是“40°N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三条弧线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一天是________,其数值为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纬线上。
(3)当图中所示地区日出时间为4:30时,其白昼时间为________小时,位于赤道上的某地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
(4)当图中所示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大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白昼达一年中最长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5)若该地位于亚欧大陆的东侧,当日出时间为7:30时,该地应该受到________季风的影响。
答案

(1)白天太阳在地平线上的视运动的轨迹
(2)冬至;26°34′;南回归线(或23°26′S)
(3)15  6:00
(4)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北半球
(5)西北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下图是“40°N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三条弧线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正】;主要考察你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读下图分析回答:

(1)A、B、C、E、F五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_。
(2)自B向A水平运动的物体先向________偏,越过赤道后再向________偏。
(3)如果住宅区楼顶安置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热,要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即热水器集热板与楼房顶部的夹角), 12月22日C、E两地热水器的倾角小的是________。
(4)B、D两地所在国家一年之内每天举行升国旗仪式(要求与旭日同升),10月1日到12月22日这段时期B、D两国每天升旗时间早的是________。(以地方时比较)
(5)人们设计住宅区门窗时往往以多接受阳光为标准,C处住宅门窗应朝向________,F处住宅门窗应朝向_____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一国际地理奥林匹克考察小组在厄瓜多尔的赤道地区做了如下图的实验。当将水杯
下的木塞拔下,水下漏时,下列哪种现象可信的是( )
A.在赤道以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顺时针转动
B.在赤道以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做逆时针转动
C.在赤道上,观察花朵做逆时针和顺时针两种运动
D.在赤道以北时,观察花朵浮在水面随着水的下漏按逆时针方向运动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
夏季( 5月~9月底)
冬季(10月~次年4月底)
上午
09:30——13:30
上午
10:00——14:00
午休
午休
下午
16:00——20:00
上午
15:30——19:30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该城市最可能是   (   )   
A.沈阳    B.西安    C.乌鲁木齐    D.武汉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下列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回答。(11分 )

⑴A位置时,节气为北半球        日,太阳直射        线上,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                    
⑵B位置时,漠河正午太阳高度达到____________值,出现极夜的地区是_________                    _
⑶ 当位于B点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_,科学家进行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是地球位于图中的       点。
⑷地球由B向C运动时,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2009年7月22日上午,千年一遇的日全食扫过我国部分地区(见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日全食带(阴影部分)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带内各地太阳能资源丰富B.带内最多拥有两种气候类型
C.带内河流最终都向东注入太平洋D.带内拥有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小题2: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单位:百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点风向为偏东风
B.A为北半球反气旋中心
C.A为南半球低压中心
D.a等压线数值为998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