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填空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小题1: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则
A.①处吹西南风 |
B.②处风速比①处小 |
C.甲地位于低压槽附近 |
D.乙地处在阴雨天气中 |
A.西南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
B.地中海地区气温不高阴雨连绵 |
C.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处于伏旱季节 |
D.墨累-达令盆地可能正收获小麦 |
答案
小题1:AC
小题2:AC
解析
小题1:等压线下风向的判断,风向主要指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影响,在受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的影响;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甲是低压槽,是阴雨天气,乙是高压脊,天气晴朗。选择AC。
小题2:等温线中a<b<c,可知是北半球,乙是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是7月的特征,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所以此时长江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炎热干燥,西南地区多雨季节易发生滑坡,泥石流。选择AC。
核心考点
试题【图10为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如a<b<c。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则 A.①处吹西南风B.②处风速比①处小C.甲地位于低压槽附近D.乙地处】;主要考察你对等值线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小题1:图1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A.锋面雨 | B.对流雨 |
C.台风雨 | D.地形雨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
(1)该海域位于 半球(南、北),理由是 。
(2)该图为 月份(7月或1月)的分布图,判断理由是 。
(3)此时北印度季风洋流呈 方向流动,上海吹 风。我国大部分河流进入 期。
(4)如果图中黑线表示洋流,请标出其流动方向。(画在答题卷上)
(5)如果图中海域为太平洋,在该洋流北部渔场如发生鱼类的大批死亡,可能的原因 是 。 若以上原因成立,则秘鲁、智利等地可能出现 天气。
仅考虑热力因素,A、B、C三地温度最高的是( )
A.A B.B C.C D.不能确定
小题1:该市重工业区向东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 城区地价上涨
② 缓解城区环境污染
③ 北部有剩余劳动力
④ 北部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A.远离中心城区,附近有大超市 |
B.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
C.位于城区外缘地价便宜,环境质量好 |
D.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
最新试题
- 1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 2r方向向东 πrB. r,方向向东
- 2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你认为哪项是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①有性生殖 ②无性生殖③卵生④直接发育⑤变态发育⑥幼体
-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96×105B.0.96×107C.9.6×10
- 4心灵诊所:一条小河边。小鸡和小鸭争论不休。小鸡高傲地说:“我会捉虫,我是动物王国里最能***动物!”小鸭不屑一顾地撇撇嘴,
- 5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
- 6从方框中选择合适的单词,并用其正确形式填空。
- 7一位英国游客来到中国乘火车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几天时间,在没有登高的情况下,我就感受到南北的温差很大。”
- 8作文(60分)题目: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
- 9(-a5)·(-a)4=_____.
- 10“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热门考点
- 1已知:如图,⊙A与⊙B外切于点P,BC切⊙A于点C,⊙A与⊙B的内公切线PD交AC于点D,交BC于点M.(1)求证:CD
- 2已知集合A={x
- 3如图,己知E在AC上,D在AB上,且∠C=∠B,则下列条件中,无法判断△ABF≌△ACD的是( )A.AE=ADB.A
- 4正方体的体积是64,则其表面积是( )A.64 B.16C.96D.无法确定
- 5如图,将⊙O沿着弦AB翻折,劣弧恰好经过圆心Ο,若⊙O的半径为4,则弦AB的长度等于______.
- 6已知代数式x+2y的值是3,则代数式2x+4y+1的值是[ ]A.1B.4C.7D.9
- 7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0),则代数式的值为 .
- 8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是( )A.用绸布摩擦过玻璃棒吸引小纸屑B.铅笔很难被拉断C.将橡皮吸盘紧压在玻璃上,很难
- 9(1)根据下表提供的人口资料,画出我国1950—2000年人口增长曲线图。1950—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表注:表中各年
- 10翻译句子(10分)小题1: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冲出了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