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地球 > 日出前,从地面微明(即晨光始)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日落后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即昏影终)的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读表1,回答题...
题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日出前,从地面微明(即晨光始)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日落后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即昏影终)的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读表1,回答题。
表1  某年20°纬线某地日出日没时刻表及天文晨昏影表
 日期
项目
1月10日
3月11日
5月10日
7月9日
9月7日
11月6日
日 出
9:37
9:12
8:26
8:27
8:45
9:04
日 落
20:38
21:08
21:27
21:44
21:10
20:23
晨光始
8:19
7:59
7:07
7:04
7:31
7:48
昏影终
21:55
22:21
22:46
23:07
22:25
21:39

注:表格中的时间为北京时间
小题1:.形成曙暮光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吸收作用B.散射作用C.反射作用D.折射作用
小题2:.9月7日北纬20°的曙暮光时间约为(   )
A.16小时03分钟B.14小时54分钟
C.2小时46分钟D.2小时29分钟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解析

小题1:成曙暮光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造成的。
小题2:9月7日北纬20°的曙暮光时间为(8:45-7:31)+(22:25-21:10),即为2小时29分钟。
核心考点
试题【日出前,从地面微明(即晨光始)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日落后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即昏影终)的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读表1,回答题】;主要考察你对地球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图5是“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该地区地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几次地震(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图13是“青藏高原隆起前后东亚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模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分)

(1)甲、乙两图中表示1月份的是______图。(2分)
(2)青藏高原隆起前N地的风向为________,高原隆起后N地的风向为_______。(4分)
(3)高原隆起使M地在图示月份的气候特征出现什么变化? (4分)
(4)试分析“5·12”汶川特大地震与青藏高原隆起之间的关联性。(4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读图,回答1~2题。

小题1:该运河长度约为
A.小于50千米B.81千米
C.170千米D.220千米
小题2:该运河
A.是两个大洲和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B.为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
C.沟通的海洋分别为大西洋和太平洋
D.穿过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人们通常以(0°,48°N°)(法国罗亚尔河河口)为中心的半球称陆半球。其余部分为水半球。陆半球的陆地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81%。结合下图,回答9~10题。

小题1:“水半球”的极点应为()
A.北极点B.南极点
C.(0°,48°S)D.(180°,48°S)
小题2:若黄赤交角发生变化,直射最北时,昼半球与陆
半球正好重合,此时()
A.黄赤交角的大小为42°
B.北京时间为8时
C.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48°
D.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左右(北京时间),千年一遇的日全食自西向东扫过我国长江流域。完成:
小题1:日全食发生当日,下列四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昼最长的是
A.北京B.上海C.武汉D.成都
小题2:当南京地区的人们观看日全食现象时,纽约时间(西五区)约是
A.7月22日22时B.7月21日14时C.7月22日20时D.7月21日20时
小题3:不利于长江流域各地观看日全食的主要因素是
A.当天昼短夜长,观测时间短B.当天太阳高度大,光照强烈
C.各地海拔低,受周围地形阻挡D.夏季多雨,多阴雨天气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