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期中题难度:来源:
(1)承担责任获得的回报 (2)负责任的表现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计划生育 (5)民族文化的精髓 | A.民族精神 B.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知识或技能 C.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E.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 |
(1)- B;(2)- C;(3)- D;(4)- E;(5)- A | |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这是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委员会给获奖者“丛飞”的颁奖词。从丛飞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 | |
[ ] | |
①作为公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 ②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升华 ③只懂得奉献,不懂得回报的人是没有意义的 ④只有建立在责任与义务之上的人生,才是坚实的人生,成熟的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
被誉为“当代徐州保尔”的郑复生,凭借坚强的意志,于1997年4月20日创建了国内第一个民间志愿者组织――心缘志愿服务队。20年来,郑复生和他的心缘志愿者们始终坚持开展助残济困、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慈善活动。这表明了 | |
[ ] | |
①做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②创造和奉献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要求 ③对社会只要奉献不要索取 ④只要履行了责任就一定可以得到荣誉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 |
在一次讨论会上,围绕“责任与回报”,同学们各抒己见。小王同学说:“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物质回报的权利,但同时也必须付出代价。”许多同学不同意小王的说法,你同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助人既是付出,也是收获”。下列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 ] |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知恩不报 ③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④点燃蜡烛,既照亮了自己,也给了别人光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年近七旬的聋哑人何兴武夫妇,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南昌市三联特殊教育学校”,先后培养了200多个聋哑孩子,16年4次辗转搬迁校址,越过沟沟坎坎,但始终义无反顾。这体现了何兴武夫妇 | |
[ ] | |
①强烈的荣誉感 ②坚强的意志品质 ③无私奉献的精神 ④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⑤做了法律规定必须做的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