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诗歌阅读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主要考察你对现代诗歌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对民族前途的坚定信念。
2.用抑郁、痛惜的语调读出心头的沉重与痛苦;用激昂的语调读出对“辽远的一角”的深情赞美。
3.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4.不好,因为“运”字突出了用力之大、之足,有“使出浑身解数”的意思,更能表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思,而“用”没有这种效果。
5.同为想像,但是前半部分侧重于写实,以一幅富有特征的小画面缀连,表现出国土在敌人的铁蹄下的深重苦难;后半部分侧重写意,用一连串亲切温馨的比喻,染上明丽和煦的色彩。
6.示例: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转变。具代表性的诗有:《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静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文后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给加粗字注音。
(   )象 (   )外妖(   ) 今(   )
2.词的上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词承上启下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表达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像,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完成1~3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下面是对上阕有关内容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一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寒秋”指深秋有寒意,亦可理解为处境险恶。
B.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的意思是:面对宽广的宇宙,怎不让人惆怅万千,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2.下面是对画线句的赏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画线句用语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B.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仰视俯瞰,山、林、船、鹰、鱼以及“万类”,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
C.从“万类霜天”四字,可见出诗人视野之开阔;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D.画线句远近上下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虽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及超脱世俗的愿望。
3.诗人在这里写的是寒秋之景,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这样写有什么意义?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B.越写山河的壮丽,越衬托出作者心情的悲凉,越说明作者情绪的低落。
C.美丽的山河也衬托出作者强烈的革命豪情。
D.作者把秋景写得这样美,也饱含作者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阅读《蝈蝈和蛐蛐》,完成1~4题。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蝈蝈和蛐蛐
      济慈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在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题。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夜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题。
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是(   )
A.夸张、排比、比喻
B.夸张、比喻、拟人
C.比喻、对偶、拟人
D.比喻、夸张、借代
2.对这首词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的“惟”“顿”都是副词,“惟”字强调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写出了大雪覆盖面积之广;“顿”字写出了黄河封冻速度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舞”“驰”两个动词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予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气勃勃。
C.《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了自己的抱负。
D.《沁园春·雪》的下半阕,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自己的抱负。
3.表现全词主旨的一项是(   )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
C.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词结构上的作用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