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黑暗中的舞者肖复兴  命运常常在瞬间改变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的轨迹。如果不是12年前一次偶然到锅炉房打水,不是在不经意间挪动了一下那个破旧的灭...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黑暗中的舞者
肖复兴
  命运常常在瞬间改变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的轨迹。如果不是12年前一次偶然到锅炉房打水,不是在不经意间挪动了一下那个破旧的灭火器,也许就不会有那次灭火器的突然爆炸,李端也就不会一下子双目失明。
  那一年,李端才18岁。而且,他正在中国青年篮球队打球,如今著名的国手王治郅是他当年的队友。那时候,他是多么的青春年少,多么的前程远大。谁能够保证他不是今天另一个王治郅呢?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和骤然逆转的命运,我们不少人会悲观长叹,诅咒命运的不公和无常,以及在自己的心里砸姜磨蒜一般慨叹自己怎么这么倒霉。然而,李端没有这样周围世界一片黑暗之中,他的心里并未失去光明。他开始A__________、B_________并C_________这个黑暗的世界,他学习盲人按摩,然后又进行了跳远的训练。他终于在跑道和沙坑中找到了属于他的新天地。上帝在为他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又替他开启了一扇窗。他无法和王治郅一样在篮球场上飞身扣篮了,但是他可以在田径场上腾空跳跃,让自己如一只展翅的大鸟一样,在黑暗的天空中划过一道闪亮夺目的弧线,如同一道七彩的虹。这时候,他以腾挪跳跃的身姿,向世界证明他是黑暗中的舞者和强者。
  他自己说:他喜欢这样的一段话,战士可以受伤,受伤的战士还是战士;军人可以倒下,但军人的意志不可以被打垮;即使眼睛看不到色彩,也要让生命五光十色
  这是他的座右铭,是他的信念,使他战胜黑暗而让心里充满光明的理论基础。这便是他强于我们一般人的心理因素和思想境界。
  所以,他以13米71的优异成绩夺得了北京残奥会F11级的三级跳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他创造了他人生的奇迹,便也就不奇怪了。
  他飞身跃起的那一刻,我想起了命运。命运曾经对他是那样的残酷和不公,但他却在和命运顽强搏斗中成为了胜者。他没有告诉我们这黑暗漫长的12年是如何艰苦度过的,但我们可以想象,这12年绝对不是天天花好月圆,处处阳光灿烂。他把命运的磨难当成新生活的一份特殊营养,他把12年日复一日的风风雨雨当成自己必不可少的家伙,他把过去属于光明的回忆当成如今黑暗世界的背景,他踏在今天的踏板上,不是为了跳跃回昨天,而是要腾飞进明天。
  这一刻,我相信他的眼前一定会是阳光灿烂。
  没错,赛后他自己说:在最后一跳的时候,他的眼前出现这样的情景,他仿佛看见了迈克尔·乔丹的致命绝***。他的心中盛满光明他眼前才会呈现如此美妙而奇特的情景。他的这番话让我感动,也让我有些奇怪。在三级跳远的赛场上,踏在跳板上,跃进沙坑里,他没有想我国的三级跳名将邹振斯,或曾经整整保持了十年残疾人三级跳世界纪录的西班牙名将诺尔古拉慈,偏偏他想的是迈克尔·乔丹,是这位前NBA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我明白了,他念念不忘并一直于心不甘的是融有他青春梦想的篮球,那是一幅画,永远悬挂在他的记忆里。即使他再也无法重拾这个旧梦,但那幅画也要悬挂在眼前。也许,美好的回忆对我们一般人,在时过境迁之后,会令我们更加痛苦,或者涌出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惘然与怅然,但对于强者,这样的回忆激励着他,成为新的起跳的跳板,让他重新腾空飞起。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1)五光十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过境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从“习惯、摸索、熟知”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处。
A处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
C处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粗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如果不是12年前一次偶然到锅炉房打水,不是在不经意间挪动了一下那个破旧的灭火器,也许就不会有那次灭火器的突然爆炸,李端也就不会一下子双目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李端在比赛时想到的不是三级跳名将,而是著名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称李端为“黑暗中的舞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形容生活丰富多彩。
  (2)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2.A.摸索B.习惯C.熟知
3.不能删去,因为这几个词语写出了事情发生的突然,印证了前面的“瞬间”。
4.他一直怀揣篮球梦想,尽管双目失明依旧用梦想激励自己挑战命运。
5.他双目失明,却在田径场上腾挪跳跃,那矫健优美的身姿向人们证明他就是“黑暗中的舞者”。(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黑暗中的舞者肖复兴  命运常常在瞬间改变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的轨迹。如果不是12年前一次偶然到锅炉房打水,不是在不经意间挪动了一下那个破旧的灭】;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除了一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
  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
  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他请他的教父穆契柯?铁达迪帮助他进行这个实验:“你数这条绳索的摆动次数,我数那一条。”
  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
  伽利略手拿两个铅摆,将一个拉到距垂直线四手掌宽的位置,另一个拉到两手掌宽的位置,然后同时放开手。两个人分别数了两条绳索的来回次数,然后加以比较。总数是一样的,各为100次。两条绳索的起点虽大不相同,但在同样时间内到达同样的点上。
  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1.“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并不是由“仿佛”来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的加粗词能不能删去?扼要说明理由。
(1)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的时间似乎一样长……(首先要回答能否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七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自然的节奏原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能说说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斜塔上的实验
  ①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席位空缺了,伽利略总算得到了这个位置——主要是别人不屑要它,因为年薪只有60士库提(约合现今65美元)
  ②教学之余,伽利略更忙于实验。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成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③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锡块、杠杆,圆形的、多角形的、平面的这样那样滑稽的玩意儿。不是吗,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玩具,是不可以作为严肃地研究宇宙奥秘的工具的。“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否则,他们就将给他一顿教训,叫他永不会忘记。
  ④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⑤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⑥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上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中的主要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选段第③节中画线的句子,然后说说这句话分别反映了说话者和伽利略怎样的科学精神。
说话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伽利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第⑤节和第⑥节分别有“大家吵吵嚷嚷”和“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请你联系上下文分别以对话的形式再现他们说话的内容。
大家吵吵嚷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第④节中有“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一句话。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根羽毛和一颗炮弹不能以同样的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
       在我两下江南的采访调查中,在我提起沉重的笔时,我悲愤的心依然一次又一次地战栗。限于篇幅,我的叙述难以表达历史灾难之万一;而当年日本法西斯那难以计数的令人发指的兽行,又绝非笔墨所能形容!
       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已难觅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号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在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前夕撰写这篇文章,我又感到欣慰——今日之中国,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作为80年代的青年军人,我又感到自豪——在我们的钢铁长城和火热的胸膛前面,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
       我不想也没有必要发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1.解释下列词语。
     (1)令人发指:                                                            。 
     (2)惨绝人寰:                                                           
2.这部分文段的主要语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是什么?
     答:                                                                                                                 
3.选文第4自然段的含义是:                                                                                               
4.指出下列各项中与其他项运用修辞不同的项是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探究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儿子手册》,完成1—2小题。
四岁:我爸无所不能。
五岁:我爸无所不知。
六岁:我爸比你爸聪明。
八岁:我爸并不是无所不知。
十岁:我爸成长的那个年代跟我们非常不一样。
十二岁:哦,好吧!自然的,爸对这件事毫无所知。他太老了,所以记不得他的童年。
十五岁:                                                                                                                  
二十岁:他?我的天,他的陈腐实在是无可救药。
二十五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他实在应该知道。
三十岁:也许我们该问问老爸怎么想,毕竟他经验丰富。
三十五岁:除非我和老爸谈过,否则我不做任何事。
四十岁:我怀疑爸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他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
五十岁:如果爸还能在这让我跟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
1.也许你也有十五岁了吧?结合上下文,试写出“十五岁”儿子可能写的内容。
                                                                                                                            
2.读完全文,你觉得“儿子”对父亲的态度依次可以概括为:                                                                                                                     。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