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最后一壶水朱胜喜        我爷爷曾在国民党部队里呆过。那一年内战,爷爷所在的排三十来人,艰难行走在杳无人烟的大沙漠中。爷爷是排长。顶头上司让他们横穿沙漠,...
题目
题型:江西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最后一壶水
朱胜喜
        我爷爷曾在国民党部队里呆过。那一年内战,爷爷所在的排三十来人,艰难行走在杳无人烟的大沙漠中。爷爷是排长。顶头上司让他们横穿沙漠,将一位被捕的共产党员押送至另外一座城市受审。
       他们押送的这位共产党员,是学医的,曾经在外国留过学。
       爷爷说,这个共产党员是条硬汉子。在国民党的严刑逼供中,他始终紧咬牙关,一声未吭。气急败坏的国民党残忍地将他的舌头割了下来。爷爷有一副好心肠。每次在沙漠中几十号人喝一壶水时,都先让这位共产党员喝。然后大家再依次喝一点儿,润润喉咙。
       也不知爷爷他们在沙漠中走了多少天,带的几十壶水仅剩下一壶了。
       大家强忍着干渴,向前又走了一段路程,终于撑不住了,爷爷用脏得不能再脏的大手从行囊中拿出最后一壶水。像往常一样,爷爷将水壶递到这位共产党员面前,让他先喝第一口。
       这位共产党员,睁着一双干枯但有神的眼睛,看看爷爷.又看看爷爷手下的兵。忽然,他的一双大眼睛盯住了水壶上的外国文字,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从他眼神中流露出来。
       停顿,短暂的停顿。
       猛地,这位共产党员接过爷爷手中的水壶,嘴对着水壶的嘴,咕咚,咕咚,咕咚,眨眼间,一壶水让这位共产党员喝了个底朝天。
       惊愕,愤怒的惊愕。
       在这沙漠地带,水是生命,比金子还珍贵。
       就在爷爷的手下对这位共产党员的做法表示纷纷指责。只见站着的这位共产党员的双腿软了下来,嘴里吐出肥皂沫状的泡泡,不一会儿。他倒下去,闭上了双眼。
       在以后的几天中,爷爷他们终于走出了死亡地带。
       一直对喝水一幕念念不忘的爷爷。拿着那个水壶找到了一位懂外文的大夫询问。 
      当爷爷说用这壶装过水喝时,大夫直摇头,连说不可能,还说,壶上写着一种外国剧毒药的名称,显然装过毒药,只要人畜喝一小口这壶里装过的水,就会没命的。
       爷爷的疑惑解开了,但心头却又像压了什么东西似的沉重起来。
       后来,爷爷起义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加入了共产党。 (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找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共产党员喝水前,内心一定很复杂。联系前后文并发挥想象,描写一下他当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位共产党员为挽救他人生命毅然喝下有毒之水,英勇牺牲。
2.“他们押送的这位共产党员,是学医的,曾经在外国留过学。
3.此段说明了“这个共产党员”崇高精神和美好品质对爷爷的触动之大和影响之深,侧面烘托了这位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
4.“略”
核心考点
试题【最后一壶水朱胜喜        我爷爷曾在国民党部队里呆过。那一年内战,爷爷所在的排三十来人,艰难行走在杳无人烟的大沙漠中。爷爷是排长。顶头上司让他们横穿沙漠,】;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中悠闲的品着茶。女儿笑盈盈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有什么事就说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是不是太傻了?”
        ②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自己的女儿说道:“现在农村乡镇的条件的确挺苦,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③女儿诡秘地笑了笑:“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的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④“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⑤“就是您老人家呀!”
       ⑥“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1.这篇微型小说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
2.这篇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马市长责怪女儿“你怎么能这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_______              ;其二是                          。 
4.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谁与我同行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毛发尽力往上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捉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 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题目中的“同行”既指                                  ,又指                                    
3、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孔乙己》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小伙计为孔乙己温了酒并端出去时,不是直接送到手里而是“放在门槛上”——这表现了小伙计对孔乙己怎样的态度?
                                                                                                                                                           
2、文中写掌柜三次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表明了孔乙己生活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
                                                                                                                                                           
3、写孔乙己在断腿、欠帐、遭嘲笑的窘境中还要用手走来喝一碗酒,这揭示了孔乙己性格中的哪一个侧面?
                                                                                                                                                           
                                                                                                                                                           

4、结尾两段,说到孔乙己的结局,只是猜测,没有确切的消息。你认为,孔乙己当时还会不会活着?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两条理由。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断腿后孔乙己的手在文中出现两次,“用这手走来”强调了手的什么特殊作用?你从“用这手慢慢走去”中又能体会到何种复杂的感情?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向生命鞠躬》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工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
       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剩下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而了无生气。置身在这空旷寂寥的山上,更多感受的是一种原始的静谧和苍凉。
       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惊恐地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我蹑手蹑脚地靠过去。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很衰老或孱弱,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这只周身呈土褐色的蚂蚱因惊惧和愤怒而拼命挣扎,两条后腿有力地蹬着。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必被它逃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身体的末端捅入,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它用前腿揽刮着,那是它的血。
       我将它交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的,是害虫。”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它盯视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新鲜,或许他在指望从土里刨出点什么东西来。
       我点着一支烟,眺望远景。 
      “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我扭头看去,见儿子只握着一根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寻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已受到重创,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未找出两步就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又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并没有离开,而是蹲在儿子旁边注视着。我要看看这五脏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竟能逃跑!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的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不放。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和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而已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我大张着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这悲壮逃生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我相信我正在目睹着一个奇迹,一个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当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蹬,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精疲力竭了,生命所赋予它的最后一点儿力量,就是让它挣脱束缚,获得自由,然后无疑地,它将慢慢死去。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再没有动。我抬眼一看,原来他早已如我一样,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
       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他其实是在说:“它太顽强了!”
       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①倔       ②静        
     ③手蹑脚       ④麦
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语境义:
     ①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倔强:                                                                                                  
     ②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第一个“鞠躬”:                                                                                                       
         第二个“鞠躬”:                                                                                                        
3、作者两次将蚂蚱捉住,穿在草秆上,其前后感情是否一样?概括叙述作者对蚂蚱的感情变化。
                                                                                                                                                          
                                                                                                                                                          

4、第四段“蚂蚱的嘴里……那是它的血”,第十段“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两次提到“流血”这件事有何作用?
                                                                                                                                                         
                                                                                                                                                        

5、蚂蚱会尽力向生命挑战,你还能举出哪些有这种精神的人或事物吗?(至少举出两个事例)
                                                                                                                                                         
6、通过阅读本文,请你谈谈对生命含义的理解。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祥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车轮像阵利庵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目的地,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嚎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奈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的小说《                      》。
2.A 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 段写样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
     振”。
     答:                                                                                                                              
3.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
     答: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