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飘舞一次,美丽一次何敏宏       ①在所有飞翔的昆虫里,我一直对蝴蝶抱有某种好感,原因也许是蝴蝶与生俱来的美丽。        ②确切地说,蝴蝶的美丽并不是...
题目
题型:云南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飘舞一次,美丽一次
何敏宏

       ①在所有飞翔的昆虫里,我一直对蝴蝶抱有某种好感,原因也许是蝴蝶与生俱来的美丽。
       ②确切地说,蝴蝶的美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之前,它必须经过怎样艰难和痛苦的蜕变,并不是我所能够想象的。自然,教科书上有着更为细致的说明,但是一些更为真实的痛苦历程却常常被我漫不经心地忽略掉了。人总是习惯于注意那些美丽的结果,却常常忽略了形成这样一种结果的过程。
       ③比如一只蝴蝶,在我的印象里,当它映入我眼帘的那个时刻,它已然是风姿绰约的了。
       ④在我看来,蝴蝶的每一次飞翔都是一次舞蹈。在自然界中,从来没有一种生物可以飞得如同蝴蝶一样忽隐忽现、飘忽不定却又姿态万千。
       ⑤看到蝴蝶,我常常会想起“翩翩起舞”这个词.我想,这个词的来历必定和蝴蝶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我曾经在一个红霞掩映的黄昏,于河岸注视着一只蝴蝶自由地在花草之间,以舞者的姿态穿越着,飘舞着。我想象着,在古时候的某个傍晚,也应该有一个人,他置身于花丛中,目睹着蝴蝶如同仙子一样飘舞着,他从心底惊讶地叹息着,然后才流传出了那祥一句诗意的言词
       ⑥在很长的时间里,我愿意将蝴蝶想象成动物界里的花朵,因为它总是极尽美丽地开放着,以一种独特的绚丽装点着这个世界。 
       ⑦如同一株花一样,蝴蝶的美丽似乎也很短暂。每到冬季来临,看着美丽的蝴蝶迎着渐冷的北风作最后的舞蹈,真有一种令人扼腕的忧伤,如同英雄末路或美人迟暮一样,总有些无可奈何的意味。 
       ⑧我曾经在空旷的原野上追逐一只碗大的蝴蝶,它的双翼如同菊花一样金黄夺目,中间点缀着的点点黑,像很多明媚动人而又含情脉脉的眼睛一样。我拼命追赶着,但是最终没能追上。我无限怅惘地目送着它消失在原野里。但是,第二年,同样在那个原野里,我看到了一只一模一样的蝴蝶掠过我的眼前,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一股巨大的惊喜填满。我狂奔在原野上,依然拼命追逐着,尽管最后,它依然轻巧地逃离了我的目光,但在很长时间里,我依然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之中。
       ⑨过后,我自然知道,如同花开花谢尽在一年之中二样,蝴蝶的美丽总是熬不过冬天。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花不同,蝶自然也不同。我们看到的花不是往年的花,我们看到的蝶自然也不是去年的蝶,但我仍然_不由自主地缅想着,也许,会有那么一只蝴蝶,它可以熬过严冬,可以在来年继续美丽一次,舞蹈一次。
       ⑩我固执地认为,凡是喜欢蝴蝶的人。内心深处对美丽渴渴望总是特别强烈的。蝴蝶不仅在我的世界里飞翔,它同时飞翔在每一个爱美的人的心里。
       蝴蝶大概就是一个天生的舞者,我常常会这样想。舞蹈便是蝴蝶的生命,美丽便是蝴蝶的一生。即使短暂,也无法掩盖它洋溢的绚丽。
       不是这样吗?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个舞者。面对生活,也许我们也应该像一只蝴蝶一样,飘舞一次,美丽一次。
1.第⑤段中划线的“诗意的言词”指代的具体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中,“我依然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说的愉悦之中”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意,解释第⑩段中划线词“世界”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作者喜爱蝴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选出你最喜欢—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他)目睹着蝴蝶如同仙子一样飘舞着。
(2)在很长的时间里,我愿意将蝴蝶想象成动物界里的花朵。
(3)它的双翼如伺菊花一样金黄夺目,中间点缀着的点点黑,像很多明媚动人而又含情脉脉的眼睛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意,说说你对第段中“舞蹈便是蝴蝶的生命,美丽便是蝴蝶的一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谈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个舞者。面对生活,也许我们也应该像一只蝴蝶一样,飘舞一次,美丽一次”给你的启示。(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翩翩起舞
2.“我”以为前一年追逐过的蝴蝶再次出现。美丽的蝴蝶可以熬过冬天,在来年再美丽一次,舞蹈一次。
3.句中的“世界”不仅指“我”所处的环境。也指“我”的思想和情感空间。(意思相近即可)
4.蝴蝶的美丽似乎与生俱来,它风姿绰约,姿态万千,精彩夺目。活得虽然短暂,展现的却尽是生命的绚丽多姿。
5.“略”(能抓住形象,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比喻的方法结合起来,说出喜欢的理由,语言流畅即可。)
6.蝴蝶是天生的舞者,它的一生,以舞者的姿态穿越、飘舞于花草之间,为世界奉献了一种独特的美丽。(言之成理即可。)
7.“略”(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语言流畅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飘舞一次,美丽一次何敏宏       ①在所有飞翔的昆虫里,我一直对蝴蝶抱有某种好感,原因也许是蝴蝶与生俱来的美丽。        ②确切地说,蝴蝶的美丽并不是】;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红心番薯
林清玄

        ①幼年时,一次我和内地的小孩子吵架,他们骂:“番薯呀!番薯!”我们就回骂:“老芋呀!老芋!”对这两个名词我是疑惑的,回家询问了父亲。他打开一张老旧的地图,指着台湾说:“台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红心的番薯,你们是这番薯的子弟呀!”我指着内地说:“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芋头了,所以内地人是芋仔的子弟?”父亲大笑起来,抚着我的头说:“憨囝仔,我们也是内地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
       ②然后他用笔从我们遥远的北方故乡有力地画下来,牵连到所居的台湾南部。我第一次认识到,芋头与番薯原来是极其相似的植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判然有别的;也第一次知道,原来在东北会落雪的故乡,也遍生着红心的番薯!
       ③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来有一位卖糖番薯的老人,那些番薯长得很细小,却总像记录着什么心底的珍藏。有时我向老人买一个番薯,散步回来时一边吃着,那蜜一样的滋味进了腹中,却有一点酸苦,因为老人的脸总使我想起在烽烟奔走过的风霜。
       ④ 老人是离乱中幸存的老兵,家乡在山东偏远的小县份。有一回我们为了地瓜问题争辩起来,老人坚持台湾的红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乡的红瓤地瓜,他的理由是:“台湾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乡的甜?俺家乡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的!”老人说话的神情好像当时他已回到家乡,站在地瓜田里。看着他的神情,我乃真正知道,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
       ⑤ 父亲种的番薯收成后送了一大袋给我,放了许久,我突然想起巷口卖糖番薯的老人,便提去巷口送他,没想到老人因少有人吃地瓜而改行卖牛肉面了。我无奈地提番薯回家,把袋子丢在地上,一个番薯从袋口跳出来,破了,露出其中的鲜红血肉。这些无知的番薯,为何经过三十年,心还是红的!不肯改一点颜色?
       ⑥老人和父亲生长在不同背景的同一个年代,他们在颠沛流离的大时代里,只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可能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那颜色如清晨的番薯花,曾经以卑微的累累球根互相拥抱、互相温暖,他们之所以能卑微地活过人世的烽火,是因为在心底的深处有着故乡的骄傲。
       ⑦我十岁时,父亲首次带我到都市来,行经一片工地,父亲在堆置的砖块缝中,一眼就辨认出几片番薯叶子。我们循着叶子的茎络,终于找到一株几乎被完全掩埋的根,父亲说:“你看看这番薯,根上只要有土,它就可以长出来。”如今我细想起来,那一株被埋在建筑工地的番薯,是有着逃难的身世,由于它的脚在泥土上,苦难也无法掩埋它。比起我种在高楼阳台的花盆中的番薯,它有着另外的命运和不同的幸福,就像我们远离了百年的战乱,住在看起来隐密而安全的大楼里,却有了失去泥土的悲哀。
       ⑧星空夜静,我站在阳台上仔细端凝盆中的红心番薯,发现它吸收了夜的露水,在细瘦的叶片上,片片冒出了水珠,每一片叶都沉默地小心地呼吸着。那时,我几乎听到了一个有泥土的大时代,上一代人的狂歌与低吟都埋在那小小的花盆,只有静夜的敏感才能听见。
1、通读全文,说说“红心番薯”在文中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划线句子中,老人为什么坚持把“番薯”称为“地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为什么说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历史知识,推断第⑦段中“百年的战乱”指哪一段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④段中“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父亲”他们这一代人与番薯有着怎样的相似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易宗明
       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辩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1、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小枣树”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描写小枣树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篇写我将杨木桩“顺手捎回” 任意一插的情形,结尾却写“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杨木桩生命行走的历程是让人感动、令人感叹的。读完文章,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请结合你对生活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记住回家的路

       ①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阑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②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③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 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④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时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描,找到录适合自己的领域,并把事情做得尽善尽关。于是你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1.读完全文,你认为题目中“家”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读①②两节,归纳作者所持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节画线句中的“禀斌”和“习惯”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国平的文章淡泊中蕴含着积极,平实中闪烁智慧,给人启迪。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④节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并举出一例作为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并联系本文,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1)春节联欢晚会上,陈红演唱的《 常回家看看》,一夜之间就传播了大江南北;听肴优美的萨克斯乐曲《回家》,总会让天涯游子油然而生思乡之情。
(2)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它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荚。如果荚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想不到它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1.联系下文,说说文中划线的“好女子”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在抒写看到白杨树的感想时,作者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第二段的内容,并说说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行板如歌
       ①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②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作品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他的一些舞曲与小品是那样行云流水,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多彩多姿。比如《花的圆舞曲》,比如《天鹅湖》,家喻户晓,浑然天成。它们令人愉悦光明、热爱生命。他是一个赋予生命以优荚的旋律与节奏的作曲家。没有他,人生将减少多少色彩与快乐!
       ③他的另一些更加令我倾倒的作品,则多了一层无奈的忧郁,美丽的痛苦,深邃的感叹。他的伤感,多情,潇洒,无与伦比。我总觉得,他的沉重的叹息之中有一种特别的妩媚与舒展,这种风格像是--我只找到了--苏东坡。他的乐曲--例如第六交响曲《悲怆》,开初使我想起李商隐,苍茫而又缠绵,绮丽而又幽深,温柔而又风流……再听下去,特别是第二乐章听下去,还是得回到苏轼那里去。
       ④艺术就是永远的悲怆的解释,音乐就是无法摆脱的忧郁的摆脱。对于一个绝对的艺术家来说,悲怆成全着荚,荚宣泄着却也抚慰着悲。悲与美共生,悲与荚冲撞,悲与荚互补。人生苦短,人生苦苦。然而有美,有无法人为地寻找和制造的永恒的艺术普照人间。于是软弱的人也感到了骄傲,至少是感到了安慰,感到了怡然。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哲学。 
       ⑤在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既有同样的荚丽的痛苦,又有一种才华的赤诚与迷醉,我觉得缔造着这样的音乐世界,呼吸着这样的乐曲,他也是满脸泪痕而又得意洋洋,烂漫天真而又矜持饱满。他缔造的世界悲从中来而又圆满无缺。你好像刚刚迎接到了黎明,重新看到了罪恶而又清爽、漫无边际而又栩栩如生的人世。
        ⑥这就是才华。我坚信才华本身就是一种美,是一种酒,饮了它一切悲哀的体验都吃久了诗歌的花朵,成就了荚的云霞。它是上苍给人类的,首先是给这个俄罗斯人的最珍贵的礼物。是上苍给匆匆来去的男女的慰安。拥有了这样的礼物,人们理应更加感激和平安。柴可夫斯基给人的是珍惜,珍惜生命,珍惜艺术,珍惜才华,珍惜美丽,珍惜光明。珍惜的人才没有白活一辈子。而这样的荚谁也消灭不了。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不会下沉。
       ⑦也许音乐都是抒情的。但是贝多芬的雍容华贵里包含着够多的理性和谐的光辉,莫扎特对于我来说则是青春的天籁,马勒在绝妙的神奇之中令我感到的是某种华美的陌生……只有柴可夫斯基,他抒的是我的情,他勾勒的是我的梦,他的酒使我如醍醐灌顶。他使我热爱生活,热爱青春文学,他使我不相信人类总是像豺狼一样你吃掉我、我吃掉你。我相信荚的强大,柴可夫斯基的强大。他是一个真正的催人泪下的作曲家。我相信这与人类不可能完全灭绝的善良有关。这与冥冥中的上苍的意旨有关。
       ⑧我喜欢——应该说是崇拜与沉醉这种风格,特别是在我年轻的时候,只有在这种风格中,我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爱情的滋味,痛苦的滋味,艺术的滋味。真正的深情是无价的。虽然年华老去,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单纯,虽然我们不得不时时停下采漆一舔自己的伤口,虽然我们自己对自己感到愈来愈多的不满……又有什么办法!如果夜阑人静,你谛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你也许能够再次落下你青年时代落过的泪水。只要还在人间,你就不会完全麻木。
       ⑨于是你感谢柴可夫斯基。
       注:①行板:音乐速度记号,属中慢板,约为每分钟60—72拍。指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②柴可夫斯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乐派作家。③醍(ti)醐(hu)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④《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1871年写作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
1.文章开头说“柴可夫斯基好像……的一部分”,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末“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哲学”一句中,“哲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线句,意蕴深厚,表达优美。试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作者列举贝多芬、莫扎特、马勒,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