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游宇明  ①人生有两种成功:一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拥有令人羡慕的地位或权力;一种是虽然没有外在的...
题目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
游宇明

  ①人生有两种成功:一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拥有令人羡慕的地位或权力;一种是虽然没有外在的成功标志,但你的性格有人喜欢,你的操守有人欣赏,换句话说就是,你拥有一颗纯净优雅的心。前一种成功受天时地利人和的限制,获得它们的人不会太多;后一种成功则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做主。而心灵就像一棵树,有时难免生出枝枝蔓蔓,要让它保持纯净优雅,我们就必须对它进行修剪。
  ②剪去散漫。一个人固然不应该把生命的弦绷得太紧,否则,可能会有弦断之忧,但我们同样不能对什么都不在乎。一个人工作、生活过于散漫,必然导致该做的事没有做好,从而一事无成。
  ③剪去阴暗。人与人相处,贵在灵魂透明。你的心灵透明了,别人与你相处才有安全感,你才可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如果一个人心理阴暗,事事都想算计别人,你的朋友就会愈来愈少,自己遇到什么困难也没有人愿意帮你,寂寞、孤独、无助必然会成为你生命路上的一颗颗巨石。
  ④剪去浮躁。希望自己在生活中顺风顺水,在事业上平步青云,这固然可以理解,但你必须学会一步步来。春天只有播种,夏天只有浇水施肥,秋天才能指望有所收获。如果你为了追逐一夜成功而要省略奋斗的过程,那么,即使成功了,也肯定是虚飘的,也许会在一夜之间失去。
  ⑤剪去虚荣。俗话说:“人活一张脸。”在乎脸面,希望自己在公众中有个好的形象,这是人之常情。只是这种在乎不要太过,太过就变成了虚荣。现在有些人虚荣心极强,写了几十首诗,就自称“中国诗坛领军人物”;出了一本画册,就声称自己是“艺术大师”,这样必然让人反感。
  ⑥最值得剪去的还是多余的***。我们需要有一定的***,没有正当的***,就没有奋斗的动力,就不会追求人生的灿烂与辉煌。然而,***永远是把双刃剑,它可能成就你,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你。过盛的权欲,会使我们走入吹捧、行贿的陷阱;过旺的钱欲,会让我们坑蒙拐骗、掺杂使假……我们必须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看清***的内核,对它们做出合适的处置。一个人懂得对***进行必要的取舍,也就懂得了人生。
  ⑦心灵是我们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拥有了一颗经过修剪的纯净优雅的心,我们也就能赋予生命更多的意义。(有删改)
1.本文原来的题目是“修剪心灵”,发表时编辑改为“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阅读全文后,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粗的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
(1)最值得剪去的还是多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必须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看清***的内核,对它们做出合适的处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全文,请简要阐述本文的结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心灵中应该剪去的“枝枝蔓蔓”还有很多,例如:悲观、自私、嫉妒、势利、冷漠等等。请从下面给出的人物中选择一个,围绕你的观点,仿照“示例”写一段话。不少于80个字。
唐僧 保尔 鲁滨逊
示例:剪去懦弱。人生路上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剪去懦弱,才能走向坚强,走向人生的光明。阿廖沙在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环境中坚强地生活着,永不退缩,他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定会走向光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用“修剪心灵”好,因为它直接点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用“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好,因为它与结尾处的句子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而且含有比喻义,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2.(1)不能删去。因为“多余的”是指不必要的、过多的,并不包括所有的***;如果删去,句意就成了所有的***都要剪去,这不符合实际和写作意图。
   (2)不能删去。因为“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形象地说明了具有看透问题实质的能力,它是“看清***的内核”的先决条件,也暗示了“看清***的内核”的重要性。删去它,则无此表达效果。
3.“总分总”式的结构。第①段是总说,指出“我们必须对心灵进行修剪”的必要性,第②到⑥段是分说,具体指出“对心灵进行修剪”的内容,第⑦段是总说,总结了“修剪心灵”的意义。
4.示例:剪去悲观。我们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事业上也难以一帆风顺。剪去悲观,才能使自己看到希望,鼓起生存的勇气。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与野兽搏斗,自种庄稼,顽强生存,他相信终有一天会脱离逆境,最终被一艘过往的船只获救。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游宇明  ①人生有两种成功:一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拥有令人羡慕的地位或权力;一种是虽然没有外在的】;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原下的日子(节选)
陈忠实
  ①村庄背靠的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形怪状。在二条阴沟里该是最后一坨尚未化释的残雪下,有三两株露头的绿色,淡淡的绿,嫩嫩的黄,那是茵陈,长高了就是蒿草,或卑称臭蒿子。嫩黄淡绿的茵陈,不在乎那坨既残又脏经年未化的雪,宣示了春天的气象。
  ②桃花开了,原坡上和河川里,这儿那儿浮起一片一片粉红的似乎流动的云。杏花接着开了,那儿这儿又变幻出似走似住的粉白的云。泡桐花开了,无论大村小庄都被骤然爆出的紫红的花帐笼罩起来了。【批注:“笼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大小村庄开满紫红色泡桐花的景象,与“花帐”一词相对应。】洋槐花开的时候,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批注:这句话从视觉和嗅觉等角度表现了色彩之悦目、香味之浓郁。】椿树的花儿在庞大的树冠和浓密的枝叶里,只能看到绣成一团一串的粉黄,毫不起眼,几乎没有任何观赏价值,然而香味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中国槐大约是乡村树族中最晚开花的一家,时令已进入伏天,燥热难耐的热浪里,闻一缕中国槐花的香气,顿然会使焦躁的心绪沉静下来。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春花开伊始,直到大雪漫地,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儿便接连开放,各种奇异的香味便一波迭过一波。且不说那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野草和野花,以及秋来整个原坡都覆盖着的金黄灿亮的野菊
  ③五月是最好的时月,这当然是指景致。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来,几乎看不到巴掌大一块裸露的土地。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同一只魔掌在翻手之瞬间创造出来般神奇。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去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红苕是秋收的最后一料庄稼,通常是待头一场浓霜降至,苕叶变黑之后才开挖。湿漉漉的新鲜泥土的垄畦里,排列着一行行刚刚出土的红艳艳的红苕,常常使我的心发生悸动。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叶子,居然在这河川里最后卸下盛妆,居然是最耐得霜冷的树。柳叶由绿变青,由青渐变浅黄,直到几番浓霜击打,通身变成灿灿金黄,张扬在河堤上河湾里,或一片或一株,令人钦佩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尊严。【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雪从灰蒙蒙的天空飘下来时,我在乡间感觉不到严冬的来临,却体味到一缕圣洁的温柔,本能地仰起脸来,让雪片在脸颊上在鼻梁上在眼窝里飘落、融化,周围是雾霭迷茫的素净的田野。直到某一日大雪降至,原坡和河川都变成一抹银白的时候,我抑制不住某种神秘的诱惑,在黎明的浅浅光色里走出门去,在连一只兽蹄鸟爪的痕迹也难觅踪的雪野里,踏出一行脚印,听脚下的好雪发出铮铮铮的脆响。
  ④我常常在上述这些情景里,由衷地咏叹,我原下的乡村。
【注】作者祖居的老屋就在鹿原北坡的村庄里。原,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1.文章第①段写那坨残雪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说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③段是按照______________顺序来描写原下的乡村景色的。
4.批注是精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客观注解,也可以是读者的主观感悟,例如,对作品的语言、构思及情感等的领悟。请参照文中“批注”示例,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批注。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个片段,同样描写了“夏”,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五月是最好的时月,这当然是指景致。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来,几乎看不到巴掌大一块裸露的土地。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同一只魔掌在翻手之瞬间创造出来般神奇。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去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陈忠实《原下的日子》)
  【乙】……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梁衡《夏》)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古宅的命运
吴志轩

  ①凡事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古宅似乎也是如此。
  ②如今在江西婺(wù)源,老宅不下千座,其命运不外如下几种:善之善者,挂上某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名人故居的牌子,一般都由政府花钱修缮,富丽堂皇,傲然屹立;次者,后人将古宅修旧如新或如旧,改造成客栈,一年也有不错的收益;又次者,如今尚有后人居住,因时间久远,人口繁衍,一栋宅子里住七八户人家,古宅显出破败景象,可败的东西也基本都败光了;更次者,主人搬进新家,任由老宅荒废,或是将可卖的卖掉,只留下门头和围墙,内中破败不堪,甚至夷为平地。在这些老宅当中,前两者是幸运的,后两者则只能慨叹命途多舛了。
  ③这些宅子的价值在哪里?毫无疑问,建筑美学是重要的,包括结构、材料、雕刻乃至风水等。因此很多外地人将古宅买了去,另择地址复原,以此装点门庭。但我却对此感到一种悲哀。
  ④宅子是有生命力的。在婺源感觉最舒服、最充实的就是坐在老宅里,听主人讲家族的故事、老宅的历史,那时你会觉得这个宅子是有生命的,会呼吸的,是可以和人交流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沧桑、厚重、智慧、豁达、宁静、和谐等诸多情感。所以,古宅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建筑美,更重要的是依附于人、依附于地方的人文之美!
  ⑤古宅代表的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严谨、雅致、诗意、和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艺术。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些古宅里,曾经有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淳朴生活;曾经有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融洽交往;曾经有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雅集文会;曾经有过“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闲情逸致;也曾经有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国忧思……
  ⑥弄清楚了古宅的价值所在,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便容易思考了。倘有意于此,可将古宅或租或买,然后改造,维持其原有风貌,但在使用功能上要注重生活舒适性和文化体验感。除卧室外,大部分面积可以作为书房、茶室、禅室、棋室等,如有院落,还可建一座琴台,可以弹古琴,阅金经,也是一处好所在。
  ⑦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延请古宅的主人,对客人讲讲这座宅子和这个家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很多,可以让我们看到传统中国走向现代中国的足迹。尽管这只是如恒河沙数的家族的一个,但却同样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的烙印。
  ⑧相信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古宅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未来也会更加美好。从这个方面说,古宅是具有极高价值的,它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其契机便在于此。
  ⑨希望古宅不再背井离乡,更不要轰然坍塌。因为,它们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更代表着那些迷茫焦虑无奈的芸芸众生的精神家园。(节选自《中国青年报》)
1.在第⑤段空格处,可以用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读书人雅集文会的特点;可以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家国忧思的内涵。
2.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我对此感到一种悲哀”,请指明“此”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提到古宅的“价值”,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价值”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仔细阅读第④段,作者认为“宅子是有生命力的”,古宅的“生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关注古宅命运,认为古宅代表着中国人的理想生活,从全文来看作者认为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你心中的理想生活又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十分输入,一分输出
林特特

  ①写作无疑是一种输出。
  ②写作者输出美好的文字,输出情绪、观点,输出想象力、阅历,以及对人生的理解。
  ③输出常识——故事情节是否有悖逻辑?
  ④输出知识——你笔下的某个术语、引用的某句诗词是否准确无误?
  ⑤还要输出立意、角度——想象一下,同样一个故事,你表达的和别人表达的有没有区分度?
  ⑥当然,慢慢的,你便想输出你的思想,写作总有目的,即你希望读者在你的故事中得到什么?是信息、情感上的波澜,还是你对一类事情的认识、解释?
  ⑦不断输出,会面临一些问题:你的积累够不够?你拿什么保证源源不断地输出,有质量的输出?我想,为那一分输出,起码要做十分的输入。
  ⑧阅读是最好的输入。
  ⑨除了必修的经典,读你视为文字偶像的书。大部分写作者都能找到自己相承的文脉,有评论说茹志娟是《红楼梦》的孩子,文字中处处可见红楼痕迹;而我们都是各自阅读史的孩子——想做谁的孩子,就去读谁的书。
  ⑩读比你写得好,但和你写得像的人的书。他是你的升级版,你在他的文字里会找到最适合你的语感,解决同类障碍的方法。
  读你的专业书,或者说你知识结构中最核心部分的书。人在熟悉的领域,常迸发思维火花,萌生最本真的感触;专业是最初教会你思考的那门学科,在其中,你会延续思考,找到自信、力量、平静和从容。
  读和你生活无关,高于生活的书。其实,你笔下几千字描摹的一个人物、现象,都只是哲学、心理学中一个小小的概念;你一个故事想说明的道理,哲人一句话就点出要害;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这些研究人、人们的学科,如借你一个巨人的肩膀,如果你事先掌握理论,就抓到了核心,再下笔,哪怕用最朴素的文字表达,也会显得深刻、直击人心。
  我一直觉得,只看到眼前一亩三分地的人,永远就只有这一亩三分地。你写的是散文、小说,你不能只看散文、小说;用足以让你仰视的理论、文字,来指导你,拔高你,你才会有更广的视野,更深的领悟,当这视野和领悟落回你的笔,你正要写的一个小故事时,你的立意自然会和之前不同。
  同理,找比你高很多的人来指导你、拔高你,是另一类高质量的输入。
  回到写作,你要选一个好编辑。给最好、最苛刻的编辑写稿,你会一日千里地飞跃;如果没机会给最好的编辑写稿,你一定要找个和你能撞击出火花的编辑;他理解你,不断给你新意,关键时候,还要给你拿主意;如果你一开始就碰到“一手交钱,一手交稿”的编辑,并接受这种买卖式合作,我不看好你的前途——文字终归要保留些清高;还有,和你水平差不多,甚至比你低的人能给你什么输入呢?
  所以,包括编辑在内,我热衷交往的朋友,大多比我高很多。
  他们要么成熟,要么成功,要么才华横溢,要么善于发现,长于创新。当你周围的人,都是有意思的人,做着有意义的事;并往更有意思,更有意义方向发展,那我恭喜你,你不知不觉、无时无刻不在输入。不知不觉、无时无刻的输入还有很多。
  比如,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一份见识人间百态的工作,你的、别人的,你所有道听途说的故事,旅行、健身、舞蹈等等不断开发的爱好,以及你善于观察的能力……(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第12期)
1.读完全文,回答:
(1)“输入”一词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输入,全文介绍了哪两大类高质量输入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着重写的是“输出”还是“输入”?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自然段,请问:如果有人写的是散文、小说,他就只看散文、小说,那么按照作者的意思,这个人的写作可能就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自然段,说说你对“给最好、最苛刻的编辑写稿,你会一日千里地飞跃”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从本文中得到了关于写作的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问题。昙花开的晚上
  造化施惠万物,连最小的生命也不忽略。
  当恬恬第一个发现昙花有蓓蕾时,只有米粒那般大小,嵌在宽厚的叶子边缘一处齿形的缺罅里;那片叶子,还是上次被猫猫追逐时踏断了仅存的一片,一直冷落在花坛一角,孤零零随风摇曳,不想居然也孕育了花苞。
  今天黄昏,眼看那一根根护在外面的花萼先已舒展,蓓蕾昂然翘扬,巍颤颤欲放还敛,我小心地安置它在桌子中央,只等待生命展露它神秘与美妙的那一刻来到。
  八点钟,白天的烦嚣都已成为过去,一切静下来了。独自与恬恬分坐桌畔。她推开了她的功课,我打开我的书卷——在这恬淡的气氛中,对着高雅的花,我没有看长篇累牍的论文,那太笨重了;也没有看谈情说爱的小说,那太庸俗了。
  “姆妈,昙花开了,你来看呀!”恬恬一声惊喜的呼唤。忙抬眼,只见原先抿合得紧紧的尖端,已微微开启露出一圈洁白的花瓣,圈成钮扣那么大一个圆圈,宛如娇憨的婴儿,翘起她嫩多多、香馥馥的小嘴,那样柔润,又那么逗人爱,给人有亲一亲她的***。
  “我可不可以吻吻她?”恬恬谛视着昙花,眼睛发亮。
  “不可以。”我说,“人的俗气会玷薰了它。”
  但是,我们还是忍不住一个一个俯下头去,把鼻尖贴近花瓣,深深地吸了它吐出来的幽香。
  九点钟,轻轻的、怯怯的、几乎是肉眼看不见的,花蕾一直在不停地展开,仿佛一位睡眼惺忪的少女,那一排秀长郁密的睫毛不住闪动,突然,一阵颤抖,莹光闪闪,一束洁白纤细的花心,盈盈探首花外,象牙刻的没有那样精致光润,白玉雕的不及那样玲珑剔透,这小小的花心宛如花的触角,先向这世界试探:似乎满意了这清静安逸的气氛,这不冷不热的温度。于是,围在花心四周的花瓣,又娇怯地展开了些,像那嫣然的笑。
  “黄昏了,是繁花合拢花瓣的时候了。”而在这清静的夜,昙花却正在吐蕊盛放,开在黑夜中的花,是要与月亮一比皎洁么!
  十点一刻,时间之流默默地滚去,受它灌溉的生命悄悄酝酿着美和芬芳,那一片片相叠相扣、密切偎依的花瓣,犹如蝴蝶展翅,看似怯生生娇柔无力,轻俏俏半启犹阖,盈盈绽放时,真是冰肌雪肤,粉妆玉塑,光华四射,一时连灯光也暗淡无色。玉瓣展处,中央赫然涌出一簇黄灿灿的花蕊,每茎像一个金黄色的音符,整齐的排成一行一列,奏着欣悦的生之乐章。
  恬恬坚持着要守着花开完,但小小身心终抵敌不住一天的疲困,我轻轻撼着她的肩敦促她说:“昙花现在刚盛开,你已看到最美的一刻,不必再等它萎谢。”起居室内只剩下我一个人,一灯如水,独对孤芳。窗外,细雨洒落芭蕉,风卷起榕叶,似乎秋意更浓。
  十一点半,夜阑人静。玉翅般的昙花瓣现在已完全展开,凝视中,恍惚心灵与外境之间,渐渐起了阵朦胧的轻雾,身外的世界逐渐离我淡去远去,花我共处,浑不知是我投身花中,抑是花融渗入我心内——光影若然一闪,雾渐散去,灯光掩映下,花儿却更焕发、更璀璨了。
  我若有所悟,依稀记起不知从何掇拾来的断句:一片花影,将引起你眼泪不能表达的深思。
  十二点,昙花仍然盛开着,夜更深静,也更凉沁。倦意爬上我的眼帘,挥拂不去。只得掩卷起立,闭上窗子,熄了灯亮,默默地向花儿道了“晚安”,悄然退出室外。走到门口,不由得又留恋地盼顾了最后一眼,只见幽暗中依然闪耀着一团白皑皑的花影。噢,是了,它不会因为无人欣赏而减损它的美丽芬芳。
  当我认识昙花以前,只知昙花总是用来形容生命的短促和事物的容易幻灭。如今我认识了它——从吐蕾、含苞以至盛开,却并不感到它生命的匆遽。所有的生命不问存在的时间短长,而在它有无显示;没有显示的生命再长也不过是一片空白,而昙花在它短短的开放时间,已显示了纯净的美和生命无比的璀璨。这美和璀璨,留给人的印象,岂不是永久的么!
1.根据全文概括昙花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了昙花盛开的美丽情景,可为什么第二段还要写昙花孕育花苞时的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对文中画线句子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说“没有显示的生命再长也不过是一片空白,而昙花在它短短的开放时间,已显示了纯净的美和生命无比的璀璨。”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敬畏自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1.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没有能力误解人。
B.人对自然的误解是故意的。
C.即使是人对自然有了误解,误解的责任也可能归属自然自己。
D.即使是自然对人有了误解,误解的责任也可能由人来承担。
2.对本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的智慧与宇宙智慧具有根本的差别。
B.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一部分。
C.人是宇宙创造的会思维的生物。
D.人的智慧相对于宇宙智慧来说,具有工具性的特点。
3.本段文字给人们以深刻的启发意义,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尊重大自然,保护自然。
B.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不要过分自傲。
C.我木不要做大自然的奴隶,要主动去驾驭它、征服它。
D.人是大自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