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敬畏自然(节选)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___________①。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__...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敬畏自然(节选)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___________①。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___________②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____________③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____________④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互相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___________⑤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像。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1、请你联系上下文,把“不可思议、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相形见绌、精巧绝伦”五个词语分别填在文中空白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出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与大自然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人是大自然“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相形见绌;②高深莫测;③精妙绝伦;④丰富多彩;⑤不可思议
2、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以伦比的
3、人本身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它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4、它们固然讨厌,但只要想想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生理机制,就会觉得精巧了;灰尘也是物质虽微小但深入挖掘到它们的内部结构,也会觉得精巧。
5、人体一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那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体处于高度有序状态。而且,人的大脑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
示例:“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畏”是即要爱护自然,破坏大自然,必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而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不该和大自然对立起来,应该和大自然求得和谐发展,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生存更美好。
6、示例: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为了人类的明天请爱护大自然!破坏大自然,必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敬畏自然(节选)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___________①。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__】;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而我的脚下,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一幅多美的画卷啊!而这其中的一切,又都浸透了黎明的生气,浸透了晨雨的滋润,显得这么清新,这么幽静。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我看着不远处那位年轻的司机,他仍旧那么肃穆,默默地望着远处的一个地方,丝毫没有交流感情的意思。而草滩上那几头漫步的牦牛,更是分外的悠闲。我只有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
  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
  ……
  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
  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尽情的荚的欣赏,已使我从虚无缥缈的梦境中彻底解脱出来,我拉开车窗的玻璃,留恋地朝外看着,想把青海湖的美,深深地印在心里。此时此刻,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惋惜,如此一个美丽的湖泊,竟默默地珍藏在如此遥远的地方。我真想让所有的人都来观赏青海湖独特的美,都来领略这大自然的魅力。但是,我又很矛盾,我不敢想像,当成千上万的钞票像一条河流似的流向青海湖,青海湖畔因此而筑起西式的小楼,撑起遮阳的花伞,荡起阿波罗乐曲的时候,今天这醉人的青海湖会变成一种什么景象。不,还是让它自然而然地生存吧。现代文明固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然而是不是应该给原始的纯自然的美留下一席之地呢?
1.第一段中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青海湖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作者将眼前所见称为一幅美丽的“画卷”。根据你的观察,这幅“画卷”上都有哪些景物?为什么作者怀疑这是梦境的继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离开青海湖时,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是否愿意开发青海湖?你能帮我们找到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多次提到“梦境”、“梦”,请问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对开发青海湖持什么观点?怎样才能达到既开发资源又保护环境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甲]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②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乙],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鹅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丙]: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丁],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④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羞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1.按照文意,将下列4个词语分别填人甲、乙、丙、丁四处。(只填序号)
①沾沾自喜②喜形于色③过分自傲④不自量力
[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__[丁]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中“这种”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结合选文概括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②段的最后画横线处,需要增加一个总结性的反问句,请你试写一句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作者说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敬畏生命

  ①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②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没有,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和龌龊,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
  ③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④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老鹰)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⑤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⑥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⑦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他们被***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1.题目中“敬畏”这个词是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画线的“这种感觉”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画线语句“鸢飞鱼跃,道无不在”中的“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⑤段中列举了母骆驼、老羚羊等四个动物“生命神性”的故事,请你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也可以按照原文的语言、结构特点再补充一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一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垦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甲)_________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②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乙)__________,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安鸟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丙)________: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丁)___________,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④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1.按照文意,将下列4个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丙、丁四处。(只填序号)
①沾沾自喜  ②喜形于色  ③过分自傲  ④不自量力
(甲)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段②画线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中“这种”指代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段②中画线句“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结合选文概括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段②的最后画横线处,需要增加一个总结性的反问句,请你试写一句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段④中加粗的句子“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作者说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百衲衣
叶大春

  ①故乡风俗,常生病糟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
  ②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
  ③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那破衣服值得吗?”娘嗫嚅道:“值得值得!”
  ④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
  ⑤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民俗学家说:“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
  ⑥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
  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
1.概括本文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浓的母爱是本文表现的重点。在表现母爱时,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渲染两种方式。
正面描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面渲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加粗的“抢”字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作者说“不应该忘记报答”,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报答?(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