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课内精读】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课内精读】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将选文中第一段画线句中的“挑、举着、匍匐前进”三个词语分别换成“长、像、慢慢生长”,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代文人多写春花秋月”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与结尾处的“我却要大声赞美……黄金的夏季。”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中夏天的特点,联系自己的人生历程,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挑、举着、匍匐前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对象更加形象生动的效果,换了就没有这么好的表达效果了。
2.更衬托了夏的特别,突出了作者喜欢夏的程度。
3.前句是作者陈述事实:夏的确热燥,为结尾句作者更加喜欢作了铺垫,使作者喜欢夏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4.人生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好好学习,努力拼搏,充实自我,只有把握这个黄金季节,付出了才有“收获”。 (以上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课内精读】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美文阅读】夏天
汪曾祺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其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
“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咕咕咕咕”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1.本文写景,特征鲜明。请你从文中任选一个景物,概括其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句子生动在何处。(任选一句)
(1)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在写栀子花和巴根草时分别引用了山歌和童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家乡的夏季都有哪些景物?请任选一种写一段生动的文字。(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精读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流露出赞美之情,这种写法我们称作(     )
A.寓情于景    
B.情景交融   
C.虚实相生    
D.情溢于言
2.这个语段主要是写(     )
A.小雪后的山色    
B.小山太秀气
C.小雪最妙    
D.山的肌肤
3.对画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 的花草。
4.选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试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精读】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我”对风筝十分厌恶,有哪两种具体表现?请概括回答。(每种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涉及的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
(1)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恍然大悟似的”,文中的“我”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童年的你有类似文中小兄弟的经历吗?如果你是小兄弟,面对这样的遭遇,你会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品味汉字文化
周洪林
  挟带着刀耕火种的淬炼与远古罡风走来的汉字,每一粒都是珍贵的艺术品。这些精灵会冲你眨眼睛,给你讲故事,甚至能洞察你的心扉,在你一不小心走近悬崖边的时候,她会善意地走过来,给你一个醍醐灌顶的规劝。汉字,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人”, 一撇一捺,简单至极。有人说,一撇象征男人,体现着阳刚之气;一捺代表女人,体现着阴柔之美。从字的结构看,就是相互支撑,相互依存。试想一下:有谁是能够离开了别人的支撑而独存于世的呢?什么是支撑?支撑就是搀扶,就是鼓励,就是奉献。只有这样,人才成为其真正的“人”,才是一个矗立起来的大写的“人”! 一撇一捺,“人”字好写难做。
  “忠”,是把心放在中间,即将心放正之意。心若不正,就成了“歪心眼”。我们讲忠,对祖国、对事业、对爱情、对朋友都要忠诚。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欺下媚上不是忠的行为;忠贞不渝、刚直不阿、诚实可信,才是忠的表现。如此看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遇到的每一件事,无一不是 在检验我们的忠诚,检验我们的人格。
  “信”,“人”“言”为信。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的话一诺千金。孔子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的箴言。老子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哲语。“信”是我国自古而今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法宝,是品行端正的重要标志。“信”还有一个深层意思,即信仰。信仰,是人生价值所寄寓的地方,是意志品质的原动力。一旦选择了终身不渝的信仰,他就会励精图治,步伐执着而坚定。 
  “钱”之为物,人所共爱。玩味一下“钱”的结构,却给人启发不小。钱(繁体字写作“錢”),用明人郑喧的话说:“金旁着戈,真***人之物,而人不自悟也。”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取之无道则贪,迟早会有被“***”的一日。“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一些腐败分子因贪赃枉法而受到法律制裁就是明证。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充满灵性.很有意味。她不仅记载着人的思想和语言,还蕴含着许多人生的哲理与警示。品味汉字文化,让我们认识自己,升华自己。
                                                                                                                              (本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人造树叶”的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从字的结构看,“人”字一撇一捺,代表相互支撑与依存。
B.“忠”要求我们无论对祖国、事业还是爱情、朋友都要忠诚。
C.“信”,是“人”与“言”的结合,意味着说出的话要信守承诺。
D.“钱”, 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取之无道则贪,贪则迟早被***。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汉字的作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参照文中的析字方法,从结构特点和蕴含道理两方面对“忍”字或 “愧”字作简要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美文阅读】满天的风筝
周 粲
  我在草地上坐着。我的头上,是傍晚六时的天空。天空中,这里也是风筝,那里也是风筝。
  我从没见过这样多的风筝,在这样的一个天空中飘荡着。风筝的。多半是跟二哥一起放。更多的时候,我手里只紧抓住那捆缠在香烟罐上的丝线。我眯着双眼,仰面凝视天空中自己所放的那一个风筝。当然,也东看看西看看别人的风筝,如果天空中还有别人的风筝的话。记忆中,天空中是一定有别人的风筝的;因为放风筝,似乎也有固定的季节。季节一到,任何一家的孩子,都会纷纷放起风筝来。至于放的地点,或者是广场上,或者是马路上,或者是屋顶上。广场不是到处都有的。从我家到广场去,相隔一小段路程,我们有时也懒得去。马路上可以放风筝,确是一点也不假。那时的马路和今天的马路比起来,可差得远了。那时的马路,任何时候都是只有几辆车,至于横街,车子的数目更少得可怜;所以孩子们在设法叫风筝起飞时,可以手里拉着一根线,在大街上跑;而且频频回顾,看看背后的风筝,是不是已经顺风飞起了。但是我和二哥都不敢在马路上放风筝,这倒不是因为我们兄弟两个人缺少冒险精神,而是因为怕父亲知道了会骂会打。父亲管我们,管得很严。但我们也有很理想的放风筝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家的屋顶上。我们家的三楼,开了一个小小的天窗,只要用一根本棒向上一撑,把天窗打开,我们立刻就可以爬到屋顶上去。屋顶上,有一个狭长的小阳台,我们就在阳台上放风筝。屋顶上的风很大,风筝拿在手里,只要抖几抖,就会摇头摆脑地飞起来了。这时候,二哥就喊:“放线!放线!快!……”于是我就马上用右手,把缠在香烟罐上的线拉出来。但是风大的时候,笨手笨脚,还是来不及拉出线来,二哥不耐烦了,会从我手里把香烟罐抢了过去,一手紧抓罐的一端,让另一端对着风筝飞升的方向,于是一刹那间,罐上的线,便咿咿呀呀一圈又一圈地飞了出去。定睛看时,风筝已经飞到离我们很多丈远的高空中,而罐上的线,忽然都不见了。我还记得,我们当时放的风筝,都是二哥自己糊的。二哥不会念书,但是有糊风筝的手艺。他糊的都是蝴蝶风筝,比一般的风筝都要大很多,而且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当这样一个美丽特殊的风筝升到天空中时,二哥有一份满足,也有一份骄傲。
1.本文和课文不同的是前者着重记叙的是__________,后者着重记叙的是_________。文体不同,《满天的风筝》是_______________,《风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本文和课文中表现出来的兄弟关系。《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__________,《满天的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__________,但两者都体现了真挚的手足情。
3.比较本文和课文的主旨和感情基调。
《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天的风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