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并回答问题。读山品水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然而人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孔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
题目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并回答问题。读山品水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然而人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孔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智者则步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这就是山水可以陶冶人情操的根本原因。人们通过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寻觅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徜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
  读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有各的读法。远读其______,近读其______,精读其______,细读其______,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不登高山,不知平地”,是一种发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种境界;“咬定青松不放松”,是一种坚守;“五千刃岳上摩天”是一种豪壮。不要以为山是凝固的,山是岿然的活物。
  品水,由于各人的气质不同,心境不同,也各有各的品味。在文人眼里,水是温柔的,因此他们常常把柔情蜜意的水与悠悠无尽的爱联系起来。水之悠长,好像爱情之天长地久;水之波动,似若爱情的起伏波澜。在哲人眼里,水是运动的,悟出的是人生的哲理。孔子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的是人生之有限而宇宙之无穷。孟子说“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比喻民心似流水,谁也无法抵挡。荀子对政权与人民的关系,给后人留下了发人深省的警句:“水则载舟,水则舟“。老子呢?他既说”天下莫柔弱于水,又看到了水“莫能御之”的力量。
  云山苍苍,江水茫茫,读山品水,意味深长。
1.依次填入第二段空缺处最恰当的词是(     )
A.苍茫、清秀、奔放、深沉
B.苍茫、清幽、豪放、深沉
C.广漠、清秀、豪放、深远
2.第二段引用诗句,运用排比句式,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读山品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题目“读山品水”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揭示出了读山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的内涵,使文章文采斐然。(意对即可)
3.读山,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品水,由于各人的气质不同,心境不同,也各有各的品味。
4.“领略山的灵性,品味水的神韵”或“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然而人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并回答问题。读山品水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然而人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孔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周庄水韵》选段,完成问题。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两次是在春天,一次是在冬天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那一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那天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1.作者前两次游周庄时,印象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第二次游周庄,不仅写了__________,而且还写了__________。对水声描写的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从文中找出虚写水声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有类似作者在雨中或雪中游历(穿行)的经历吗?请描绘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繁星》选段,完成1-5题。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写下表。
题型:江苏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时  间
地  点
感  受
侧重点 
从  前
 
甜蜜、温馨
 
三年前
菜  园
 
伙伴之情
如  今
阅读李汉荣的《月光下的探访》,完成问题。
  ①今夜风轻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清澈,月光下的南山显得格外端庄妩媚。斜坡上若有白瀑流泻,那是月辉在茂密的音草上汇聚摇曳、安静。又似乎有声有色,斜斜着涌动不已,其实却一动未动,这是层出不穷的天上雪啊
  ②我爬上斜坡,来到南山顶,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荆棘、石头都被整理成一派柔和,蝈蝈弹奏着我熟悉的那种单弦吉他,弹了几万年了吧。这时候曲调好像特别孤单忧伤,一定是怀念着它新婚远别的情郎。我还听见不知名的虫子在唧唧夜话,说的是生存的焦虑,饥饿的体验,死亡的恐惧,还是月光下的快乐旅行?在人之外,还有多少生命在爱着、挣扎着、劳作着、歌唱着,在用它们自己的方式撰写着种族的史记。我真想向它们问候,看看它们的衣食住行,既然有了这相遇的缘分,我应该对它们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它们那么小,那么脆弱,在这庞大不可测的宇宙里生存是怎样的冒险,是多么不容易啊。然而,常识提醒我,我的探访很可能令它们恐惧,最大的帮助就是不打扰它们。慈祥的土地和温良的月光会关照这些与世无争的孩子的,这么一想我心里的牵挂和怜悯就释然了。
  ③我继续前行。我看见几只蝴蝶仍在月光里夜航,这小小的宇宙飞船,也在无限地做着短促的飞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探索存在的底细,花的底细。此刻它们是在研究月光与露水相遇,能否勾兑出宇宙中最可口的绿色饮料?
  ④我来到山顶西侧的边缘,一片树林寂静地守着月色。偶尔传来一声鸟的啼叫,好像只叫了半声,也许忽然想起了作息纪律,怕影响大家的睡眠,就把另外半声叹息咽了回去——我惊叹这小小生灵的伟大自律精神。我想它的灵魂里一定深藏着我们不能知晓的智慧。想想吧,它们在天空上见过多大的世面啊。它们俯瞰过,超越过多么多么多的事物,它们肯定从大自然的灵魂里获得了某种神秘的灵性。我走进林子,看见一棵橡树上挂着一个鸟巢。我踮起脚尖,发现这是一个空巢,几根树枝一些树叶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该是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里反复排练。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鸟巢盛满宁静的夜光,这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微型的天堂
  ⑤如果人真有来生,我期望我朱生只是一只太阳雀鸟或知更鸟,几粒草籽、几滴露水就是一顿好午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和歌唱。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飞累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树上的窝——我简单的卧室蒹书房——因为在夜深的时候,我也要读书,读这神秘的寂静和仁慈的月光。(选入时有改动)
1.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叙写了一次充满诗意的月夜探访,按“示例”,说说作者探访了哪些对象。
【示例】弹奏单弦吉他的蝈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和第④段,作者流露的情感是不同的,请分别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第④段加粗句子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次月夜探访,竟让作者产生了做一只鸟的奇特想法,说说产生这种奇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有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句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详写“父亲”买橘往返的艰难过程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句中“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我”的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从“回头”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永恒的母亲
  (1)我的母亲——猎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2)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3)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念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萨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4)以前,母亲除了东南亚之外,没有去过其他的国家。八年前,当父亲和母亲排除万难,飞去欧洲探望外孙和我时,是我的不孝,给了母亲一场心碎的旅行。外孙的意外死亡,使得父亲、母亲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母女分别了十三年后重逢的那个中秋节,我们却正在埋葬一个亲爱的家人。这万万不是存心伤害父母的行为,却使我今生今世一想起那父母亲的头发,就要泪湿满襟。
  (5)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6)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7)还是九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四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
  (8)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吃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地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9)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跪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唯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10)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也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11)母亲啊母亲,在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
  (12)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1.父母的欧洲之行为什么是“一场心碎的旅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7)段中母亲听到父亲在喜宴上的致词,为什么会“泪水奔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上大学时是怎样评价母亲的?后来“我”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全文后,你对题目“永恒的母亲”中“永恒”一词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5)段中,母亲为了她心里的爱,甘心情愿地把自己锁了一辈子。你赞成母亲的这种做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