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10分)侍 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10分)
侍 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论语》是记录     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   体散文集。(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毋吾也(              )②五六十(                )
③异乎三子者之(      ) ④吾点也(                )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原文: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翻译:                                                              
小题4:子路言志之后,孔子为什么要“哂之”?(2分)
小题5:结合选文,谈谈文中塑造了孔子怎样的形象? (3分)
答案

小题1:(1分) 孔子              语录  
小题1:①认为②或者③ 才具这里指从事政治工作的才能  ④ 赞同
小题1:翻译  如果让冉求我去治理,等到了三年,就可以使百姓骁勇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小题1:子路“率尔”言志的方式一点都不谦让,有违孔子“为国以礼”的思想;孔子的批评是委婉含蓄的,既保护了子路的自尊心又表现了自己的豁达。 
小题1: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胸怀开阔;教学有方;有理想有抱负。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结合平时的积累来填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孔子为什么要“哂之”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孔子的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回答各题。(10分)侍 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节选)
【乙】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目《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注释]:①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者    (         )      ②右臂支船   (         )
③青巾紫裘笛而已 (         )      ④委出嘉纸一幅(         )
小题2:下列句中“之”与例句“左臂挂念珠倚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嘹然有穿云石之声B.呼之使前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4分)
②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2分)
小题4:根据上两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苏东坡的性格特点(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7分)
木棉花开
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 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 秋夜》 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
③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实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⑤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一年的精华沉淀,一年的淡定从容,直到此时此刻 , 满树的红花见证了它的存在,满堂的喝彩彰显了它的内力。
⑥我手捧落花,泪流满面——木棉花落在了树下的草坪上,还是很美。花开花落之间,你已向世人展现了最华美的乐章,用心、用情精心谱写。这,就已足够了!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成就一项人生事业名垂青史;“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保家卫国的士兵们在平时,同样是普普通通的匹夫,而在某一场战役中,因着心中爱祖国爱人民的无限赤子情怀,他们将毕生追求化作祖国锦绣河山。其实各行各业的人们也一样,他们都是国家建设的基石,都是人民生活稳定的护卫者,他们同样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⑦而你——火红的木棉花,一年一次在天地灰蒙蒙的四月展现自己,你的高冠艳花将一切漠视甚至耻笑你的狂徒温柔的扫荡。何须追求永世的绚烂呢?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生活所给予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都是一样的,所得所失何苦斤斤计较。不追求个性张扬,却愿如你默默无闻,始终透着那股无视权贵的傲然正气,最后给人一种惊喜,生命也同样精彩。
(选自《 闽南日报》,有删改)
小题1:阅读第①段,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惊呆”? (请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2:请根据②一④段的内容,概括出木棉的特点。(答出4 个即可)(4分)
小题3:文章行文流畅,语言出彩。文中划线两句请你任选一句加以赏析。(3分)
A.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B.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
我选     
赏析                                                                          
小题4:本文写作的对象是木棉,第2段中提及茅盾笔下的“白杨树”与鲁迅笔下的“枣树”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5:结合文章主题,说说你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理解。(不超过80字,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
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①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②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③。”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二)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临绝语勉日:“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④洪州牒⑤来,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约定。 ②审:确实。 ③乖违:做事不合情理。 ④赍(ji):携带。⑤ 牒:文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二人游太学(一起)B.元伯具以母(明白)
C.因出囊金百两勉(给予)D.勉为办事(答应)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共克期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请设馔候之属予作文记之
C.而于此得疾死鸣之不能通其意
D.余金乃密置墓中而同葬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②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
小题4:范式和李勉在品行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2+2+2=6分)
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注释】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④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小题1:下列划线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置鼓如土石何
B.诸侯兵数至无寇遂结友
C.褒姒视大说欲报于陛下
D.幽王之身死于骊山之下不知有汉
小题2:文中幽王“数击鼓”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其实我们熟悉的成语               就来源于这个故事。(2分)
小题3:你认为文中的周幽王最后是“死于骊山之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品行的重要性?(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2)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天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彩色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3)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竟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
(4)摄许多美丽的影像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岸边,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了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人们谁没有过年轻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文学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5)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打滚了三十多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行的年纪,还要去崇拜诗,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的机运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性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拙稚呢?
(6)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土地,我也能欣赏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缕明丽的阳光,一刻恬然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7)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小题1:本文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全文以“         ”为触发点,写出了自己“       ”、中年时期和“       ”三个人生阶段对美的体验与感悟。(3分)
小题2:第(4)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析其作用。 (5分)
小题3:第(5)段中,“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中的“这”指的是:                                
小题4:揣摩下列语句,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品味其思想感情或作用。(6分)
A.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颤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缕明丽的阳光,一刻恬然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你认为划线的数量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小题5:文章的结尾写到:“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作者虽然没有说“美”是什么,但文中隐含了他对“美”的认识。请根据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美的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