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甲)枣核(节选)
萧乾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杨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乙)祖 国
陈惠英
我在赤道上渡过童年。儿时,常常听长辈惦念“唐山”。
“妈妈,‘唐山’是什么地方?”有一回,我问母亲。
母亲郑重其事地找来华语课本——从一片枫叶式的中国地图,我第一次认识了祖国的容颜。母亲说:“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
为了寻找那叶脉似的故土山川,我和母亲,告别了美丽的南洋。
我带给祖国的,仅仅是海外孤儿的一瓣心香;祖国给我的,却是作为主人应有的一切,包括尊严。
回到祖国,我一下子变得富有。我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每一片云霞.每一颗小草.每一朵浪花……还有无价的自由!
虽然,和许多祖国的同胞一样,我心的原野,也受过刀伤火创。我曾悲哀,但从没绝望;我历尽坎坷,但从未彷徨;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并不向往……
因为,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的脊梁,便有着可靠的依傍;因为,伟大中华的民族之魂,像巨星,永远在我心头闪亮。
什么是海外赤子最大的依恋?
那就是“祖国”这个光辉的字眼!
为了这缕永恒的痴情,春往秋来,月月年年——
我像一尾春蚕,默默地倾吐柔丝,去描绣祖国五彩缤纷的河山。
我像一片绿叶,用我的青春,虔诚地布置祖国的春天。
我像一只杜鹃,为讴歌祖国美好的未来,甘心啼血而亡……
什么是我心中最大的骄傲?
那便是“祖国”这个神圣的字眼!
小题1:仔细阅读《枣核》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所踏访的“后花园”的特点。(3分)
小题2:如何理解《祖国》第三段母亲说的话:“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4分)
小题3:赏析《祖国》中划线句子。(4分)
我像一尾春蚕,默默地倾吐柔丝,去描绣祖国五彩缤纷的河山。
我像一片绿叶,用我的青春,虔诚地布置祖国的春天。
我像一只杜鹃,为讴歌祖国美好的未来,甘心啼血而亡……是什么?这有都说明了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后花园布置精致匀称,所种植物垂杨、睡莲等具有家乡味,景点(假山堆叠和布置)体现“北海”特点。
小题2:生活在不属于自己的国家里,虽然风景美丽气候炎热,但内心却为远离祖国远离亲人甚至遭受歧视、冷落而时常感到悲伤,所以说“心却很凉”。
小题3: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愿为建设祖国奉献一切。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在朋友的指引下,我看到了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根据我所看到的,“后花园”的特点是“地方不大,很精致,有家乡的味道,有北海的特点”。
点评:分析“后花园”的特点,根据我的所见到的一景一物以及布局来分析,进而感受以“朋友”为代表的那些海外华侨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我和母亲生活在南洋,南洋风景很美,再加上生活的地方属于赤道地带,所以,风是热的,这是客观描写;身处异国,物质上虽然很富有,但在精神上却很贫瘠,没有尊严,没有自由,更没有有力的肩膀依靠,所以“心”是凄凉的,这是主观描写。
点评: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必须结合文章的内容,做到有据可循。如本文讲他生活在异国,但内心依然深深眷念祖国,根据这一特殊原因,来分析“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这句话的含义就会水到渠成了。
小题3:
试题分析:把我比作“春蚕、绿叶、杜鹃”并且连用三个“我像---”,不仅加强了语气,同时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我想为祖国建设奉献一切,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
点评: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情况下都要分析出作者写此句运用的方法,然后分析出作者用这种表现手法的目的即效果,最后还要结合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倾向来分析此句的表达效果。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枣核》选段和《祖国》,回答小题。(共15分)(甲)枣核(节选)萧乾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 (A.美观 B.壮丽 C.壮观 D.雄壮)。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 (A.呼呼 B.霍霍 C.扑扑 D.猛烈)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②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③夜色加深,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选自《海滨仲夏夜》)
小题1:给第①段空缺处选填恰当的词语。(2分)( )( )
小题2:这三段文字描绘了三幅生动的画面,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幅画面的内容。(3分)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小题3:这三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是( )(3分)
A.时间顺序 | B.空间顺序 | C.逻辑顺序 | D.方位顺序 |
小题5:赏析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它有什么妙处?(3分)
《三 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空谷传响 (2) 林寒涧肃
(3) 属引凄异 (4)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小题3: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4分)
小题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4分)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同“谬”,错误,荒谬。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 ②而以窃履进( )
③见其履在楚人之足( ) ④遂与之绝( )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划分2处停顿。
昔 楚 人 有 宿 于 其 友 之 家 者
小题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2分)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②(2分)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晏子使楚》)
小题4: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一)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16分)
小题1:甲文作者 (朝代)著名诗人 乙文中的“先生”是指他的号 。(1.5分)
小题2:甲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 ) 。(2分)
小题3:解释加线的词语。(2分)
①缘: ②俨然:
③欣然规往 ④诣太守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①渔人甚异之
②好读书,不求甚解
小题5: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3分)
小题6: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1.5分)
小题7:“乙文”中的“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3分)
小题8:请联系甲乙两文,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1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越人①阱鼠②
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③,恣鼠啮④,不顾。鼠呼群类入焉,必饫⑤而后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逮⑥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注释)①越人:江浙一带古时越地,当地人被称为越人②阱:为猎捕野兽而设下的陷阱③盎:古代的一种腹大口小的器具④啮:咬,这里是吃的意思⑤饶:吃饱⑥逮:等到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徐喷以烟 (2)鞭数十
(3)易粟以水 (4)咸溺死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
小题3:(甲)文中癞蛤蟆为什么会变成“庞然大物”?(2分)
小题4:读完(乙)文寓言故事,你从中得出了什么启示?(2分)
最新试题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项伯***人,臣活之。A.此其志不在小 B
- 2某电视台准备开拍一部反映“三角贸易”的电视剧,其中有一场景是殖民者乘船从非洲前往美洲。他们的船只满载的物品应是[
-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生命 生命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张惶部署一炷香却之不恭B.矍铄作祟天然气出奇致胜C.胁从起迄文绉绉一筹莫展D.浮浅编纂
- 5关于如图所示的两个力F1和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因为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一样长 B.F1
- 6A、B代表不同物质,都是H、N、O、Na中的任意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A的水溶液呈碱性,B的水溶液呈酸性,请找出A、B
- 7对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B.又欲肆其西封
- 8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法律体现了________的意志和利益。[ ]A.国家***B.人民C.社会团体D.公
- 9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在室温下发生反应(M、N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为均为+2价),生成H2的质量
- 10A man accused of failing to return more than 700 children’s
热门考点
- 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4),点B在x正半轴上,且∠ABO=30度,动点P在线段AB上从点A向点B以每
- 2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体积缓慢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B.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
- 3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5︰l,原线圈接入图乙所示的电压,副线圈接火灾报警系统 (报警器未画出)
- 4如图,公园内有一个长为5米的跷跷板AB,当支点O在距离A端2米时,A端的人可以将B端的人跷高1.5米.那么当支点0在AB
- 5字母L,M,Q,R,X分别代表五种含不同化合价的氮元素的物质,并且每种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只有一种。又知道物质L中氮元素
- 6根据对话内容,从对话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每小题2分,共10分)Daughte
- 7不定项选择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根据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 B.一块均匀薄片
- 8They their side of the field very well.A.defendedB.pr
- 9下面列举的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线的辐射作用B.杂交C.激光照射D.碱基类似物
- 10根据提示默写。(6分)小题1: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小题2:晴川历历汉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