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11分)  异日者①,更羸②与魏王处京台③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魏王引弓虚发④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11分)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魏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注释】①异日者:昔日,从前。②更羸:战国时的名射手。③京台:高台。④虚发:虚拉弓弦,不放箭。 ⑤孽:伤病。 ⑥故疮:旧伤。⑦陨:坠落。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的字词。(3分)
(1)更羸魏王曰(         )
(2)臣为魏王引弓虚发而鸟(          )
(3)有间,雁从东方来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先生何以知之?
(2)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
小题3:根据你的积累,由这则寓言故事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分)
答案

小题1:(1)对…说 (告诉)  (2)使…落下 (射下来)  (3)过了一会儿
小题2:(1)先生,你是凭什么知道这种情况的? (2)飞得缓慢,是旧伤疼痛;叫声悲凄,是离群已久。 (意对即可)
小题3:惊弓之鸟  示例一: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这样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示例二:如果失败了,应尽快摆脱余悸,找出对策,以避免再次受害。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谓”要解释为一个介词结构,即“对……说”,“下”是使动用法,把方位名词当动词作用。“间”指短暂的时间。
点评:本题不难,虽然是课外古文,但大致的内容还是能看出来的。对于课外古文,要了解其内容大概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字词义,并可借助自己的学习经验,判断该字词有哪些意思,哪一意思符合本句。
小题2:
试题分析:第一句是的“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古文中常见;“……者……也”是古文中最常见的判断句,意为什么“是”什么。
点评:本题不难,两个句子浅显易懂,关键是要把句式掌握好。古文解释,一些特殊的句式,翻译时要将它转换成现代语言的形式。对于古文句式,平时学习时在善于归纳记忆。
小题3:
试题分析:如果细心的话,不难看出文中关键两字“弓”与“鸟”,而关键句是“臣为魏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注意“虚发”的意思),成语自然不言自明。道理可从成语的意思中思考。
点评:本题不难,关键是对成语要熟悉,要有所积累。成语的积累在于平时学习的有心记忆,对成语的出处、含义及使用方法要明确,要熟练掌握。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11分)  异日者①,更羸②与魏王处京台③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魏王引弓虚发④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日出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在“图——一○四”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这就把我的心灵一下吸引住,一下照得通红。那是1958年8月24日,我从莫斯科搭机东飞塔什干。在机场上,黑夜沉沉,满天繁星。三点四十分钟起飞,飞到空中,向下俯视,只见在黑天鹅绒一般的夜幕之下,莫斯科大片灯火,像亿万细小的钻石熠熠放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像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色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觉得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把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东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般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小题1:用一句概括上文的内容。                      (2分)
小题2:刘白羽所描绘的日出之图的观察角度是在       ,观察季节是在               (2分)
小题3:文段首句对下文起的作用是                      第二句所写的“在高山之巅”、“大海之滨”看日出与下文所写的在飞机上看日出有什么关系?
                                     (4分)
小题4:试从文段中找二个带修辞的句子,并说说它的妙处?
(1)                                               
(2)                                              
妙处:                                            (3分)
小题5:你见过日出吗?说说你的感受?(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小题。(10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3分)
(1)待君久不至,已(   )
(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3)元方入门,不(  )
小题2:翻译下列语句。(5分)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分)
(2)友人惭,下车引之。(2分)
小题3:根据选段的内容,找出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      )(2分)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
B.从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聪颖、机智、知书识礼的特点。
C.这则短文充分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D.本文除了运用对话描写外,还运用了细节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
                         李雪峰
①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        ;担忧的是      
②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
③不会开花的草?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是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汪汪的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 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镀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我们想来想去,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④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⑤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乡下青年成为城市缤纷社会的一员,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躁过。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而每一种花朵也是一种草。
小题1: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话。(6分)
兴奋的是                                                 ;  
担忧的是                                                 
小题2: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优美生动,请你用自己的语言从两个角度简要加以赏析。(4分)
                                                                               
                                                                     
小题3:校长要我们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的花朵也是一种草!”他要告诫“我们”什么?(4分)
                                                                               
                                                                              
小题4:乡下的教育条件和城里相比,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这对乡下孩子的成长果真没有影响吗?请你谈谈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15分)
爬上窗台的绿色
①窗台在二楼,那晌午里散着泥土糙香、夜晚嚼着寒露沁凉的绿色就顺着我家的门铃线义无返顾地爬了上来。不知不觉间,一线的绿色和点缀其间的串串白花便搭在了小院上空,并在窗台前探头探脑,使劲摇曳着深秋的阳光,映照出一户庭院的温馨与恬静。
②望着这积极蓬勃的生命,真让人心情爽快并急于俯向贴面。也许,这正是绿色爬上窗台的唯一心愿吧。
③确切地说,这束绿色来自一株黄瓜和一株莓豆。早在夏天它们就兄弟样并肩挽手攀援于小院南侧,在这个无风无雨的夏季艰辛地生长着,暑气和干旱丝毫没有抵消它们坚强向上的意志,它们的信念,永远是忠诚于脚下这片临时堆砌的菜园和我那朝夕呵护的妻子。除了寒冬,已经没有什么能让这群绿色在小院中消失,尤其在秋天,远离了燥夏的绿色反而越加显现出遮掩不住的郁葱,在院落、窗台无声地抖动着朗朗秋波。
④这时爬上窗台的绿色犹如举向天空的思想和灵感,带着大地和秋天独有的体温,干脆利落地扑向你,让人觉得这绿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在这里等着你,让你怦然心动,让你热血奔涌。
⑤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草原纵横千里,袒露的是自己宽广的胸襟。而我只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补益于对方。就像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⑥若是在晌午呢,秋天的阳光并不火辣,只是响脆脆地跌在这线绿色上,那些叶呀花呀瓜呀豆呀的心情和爱情虽被一夜寒露湿透,却能在顷刻间还你会飞的欢笑与娇媚。就在不远处,建筑工地上不知歇息的轰鸣,也因有了这绿色的宁静抚慰而富有节奏感。绿色,就这样以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同时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动愉悦。
⑦终于爬上窗台了,为实现这个简洁纯真的心愿,黄瓜和莓豆共同托举着绿色,克服了来自韭菜、芹菜、油菜等园内其它蔬菜的嫉妒嘲讽,选择惟一向上的道路来到我的窗前,让绿阴、生机、果实、清新悄然挤进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它相信有爱的地方就应该有绿色,有家的地方就该布满生机。这时候,绿色的内心便会感到不虚此行,并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
小题1:根据文意的理解,第②段和第⑦段划线的两句中“唯一心愿”和“简洁纯真的心愿”分别指什么?(4分)
小题2:细读第⑤段,按要求回答问题。作者写“江水”、“树木”等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2分)
小题3: “绿色”一词在生活中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如“绿色通道”中的“绿色”主要指安全、畅通而不受任何阻碍。请你再举一例说说它的另一种内涵。(3分)
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写爬上窗台的“绿色”给人以惊喜,然后交代“绿色”的由来,随后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热情礼赞“绿色”。
B.本文以爬上窗台的瓜藤豆蔓为素材,讴歌了蓬勃向上的绿色生命,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意蕴深长。
C.作者在文末说,“绿色”要“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这样的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D.文章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然后转入顺叙,以“我”的心情变化为线索来结构全文,显得灵活而严谨。
小题5:“窗台在二楼,那晌午里散着泥土糙香、夜晚嚼着寒露沁凉的绿色就顺着我家的门铃线义无返顾地爬了上来”。试分析此句的表达效果。(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小题。(共8分)
【选段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段二】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小题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1)温而知新   故:_________
(2)亦皆有   以:_________
小题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_________
(2)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译文:_________
小题3: 选段二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子列子主动采用了选段一中的两种学习方法:_______(1)_______;_______(2)_______。但整体看选段二,作者从中得出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3)_______。(前两空用原文语句回答,第三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