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音乐学院的座位  意大利摩德纳市音乐学院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每周六下午第一节下课后,声乐班的学生会拼命地从北侧的教学楼向南方的校区跑去...
题目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音乐学院的座位
  意大利摩德纳市音乐学院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每周六下午第一节下课后,声乐班的学生会拼命地从北侧的教学楼向南方的校区跑去。原来,每天下午的第二节课,是由意大利著名的声乐大师波拉先生亲自教授的。为了抢到最好的位置,能近距离地和大师接触,平日里斯文的学生们也顾不上形象了,一个个像高速喷射的小火箭,极其准确地向着目标飞奔而去。
  在抢座位的学生里,有个小胖子最引人注意,他总是被甩在所有人的身后。这个被同学们称作卢奇的19岁小胖子,一边擦着满脸的热汗,一边挪着沉重的脚步,勉强追赶着大家。
  后来,为了能抢到好座位,卢奇在第一节上到一半时,就开始心不在焉地收拾好书本,趴在桌上养精蓄锐,根本没心思听课。下课铃声响起的刹那,他拼尽全力抢在老师之前飞奔而去。在他进教室的刹那,身后的同学猛地加快速度,就和他同时被门卡住,同学们都比他瘦,能一点点挤进去,而他被牢牢地夹在门框里,胖胖的来年被挤压得像个扁柿子。
  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抢到好座位。因为每次都费尽心机去抢座位,第一节课也基本上没听进去,而且每次跑到南校区的教室后,他也累得气喘吁吁,加上座位位置不好,更没心情听讲了。卢奇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卢奇越来越感到这样抢座位得不偿失。他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情况,觉得减肥不大可能,抢到好座位也不太可能。想明白了这点之后,他反而放松下来。既然自己没有能力改变未来,那为何不做好当下的事情?干脆静下心来好好听课。等同学们飞奔而出的时候,他则慢条斯理地走出去,一边思考着下一节课自己学习的重点,一边和做着鬼脸的同学打招呼。因为座位不好,卢奇在大师的课上比谁都用心聆听,学习的效率自然提高了。
  时间飞逝而过,当年的少男少女们已经成了青年,他们仍旧在学校的南北校区之间飞奔。而当初的小胖子卢奇也越来越胖,走得更慢了,不过再也没有人对着他做鬼脸了——因为,他已经是全学院最出色的学生,大师的课堂上甚至有他专门的座位。
  1971年,参加阿基莱·佩里国际声乐比赛的选手们得知首相要来观看决赛后,都在后台兴奋地猜测谁会引起首相注意。这时,组委会负责人发现最胖的那个参赛选手独自躲在一边继续练习发音。负责人好奇地和这个年轻人攀谈起来,问他为什么不像其他人那么兴奋。年轻人向负责人讲述了自己在音乐学院抢座位的趣事,笑着告诉他:“我也非常紧张好奇,不过,未来还未发生,与其过度地关注分散了精力,不如做好手头的工作。现在的一切,将决定未来的结果。”正是如此,负责人将这个胖胖的年轻人记在了心里。
  当天晚上,这个年轻人因成功演唱歌剧《波希米亚人》主角鲁道夫的咏叹调,荣获一等奖。从此之后,25岁的卢奇一步步地踏上了大师之路。如今,他被公认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高音之王。当然,人们也渐渐地熟悉了他的全名——卢奇诺·帕瓦罗蒂。(有删改)
1.有人说文题是文章的“眼睛”。你从这双眼睛中窥测到了什么?(至少说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诗人郎费罗说:“不要老叹息过去A,………要明智地改善现在B,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定意志C,投入到扑朔迷离的未来D。”我们觉得这句话,好像就是针对卢奇的成长经历说的。请你从文中搜索与A、B、C、D处相照应的语言信息加以印证。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倒数第二段中“负责人将这个胖胖的年轻人记在了心里”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的一切,将决定未来的结果”这句话揭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花了不小的篇幅写“卢奇抢座位”的心路历程,这对于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成功者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新的价值。卢奇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是智者,更是成功者。生命成长中的你,如何面对“放弃”呢?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地点:音乐学院文体:记叙文线索:座位事件:与座位有关座位:很特别。
2.A.“既然……事情”
   B.“静下以来听课;思考下一节学习重点”
   C.慢条斯理、用心聆听
   D.获得专座荣获一等奖高音之王(抄写原句、概括归纳,内容相照应即可)
3.与众不同独自躲在一边练发音谈吐见解深刻。
4.围绕“未来的成败决定于今天投入(付出)”或“今天决定未来”作答即可,不强求语言的一致性。
5.使人物内心世界更丰富,形象更丰满,让一个勇于面对、善于总结和反思的卢奇形象跃然纸上。
6.“略”。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音乐学院的座位  意大利摩德纳市音乐学院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每周六下午第一节下课后,声乐班的学生会拼命地从北侧的教学楼向南方的校区跑去】;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你并不是个坏孩子 
丁立梅
  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
  他说他是我十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学生来。
  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不久。
  印象里,我有一件红格子风衣。那是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跳着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的一排啊,靠近窗口,很调皮的那一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
  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
  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
  当然记得。那是我接手他们班才一个星期,他就惹出一件事来,与同桌打架,打破窗玻璃,碎玻璃划破他的手,鲜血直流。
  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一顿,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在回忆里。
  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他突然说,老师,你做的这些,我很感动,但真正震撼我的,却是你当时说的一句话。
  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
  他开心地在电话那头笑,说,老师,你对我说的是,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十来年。他说他现在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也常找调皮的孩子谈话,然后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头,对他们说一句,你并不是坏孩子哦。
  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选自《课外阅读》)
1、文章写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面句子的妙处。
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你可以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之情,同时,也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记叙文《雪中小卓玛》,完成问题。雪中小卓玛
李春雷
  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驱车赶往西宁。忽然发现,前面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殷红似火的大字:“谢谢!”
  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
  停下车,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轻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这个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小姑娘,约有五六岁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还凸起一道长长的已经结痂的伤痕。
  “你是哪个村庄的?”“谢谢!”
  “上学了没有?”“谢谢!”
  “你叫什么名字?”“谢谢!”
  我有些纳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睛,迷惑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
  我猛然明白,这里是纯粹的藏族牧区,她还没有上学,自然听不懂汉语。
  这么冷的天,是谁让她来的呢?震中心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伤亡惨重。她的家中,她的小村灾情如何呢。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求援助呢?
  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地震之后,灾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政府救济,逝者安葬,伤者就医,失居者也都有了帐篷,有了粮食,有了饮水。正是因为这些,灾区才安定下来。
  况且看看她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过医生处理,且已经结痂了。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却也算干净整齐。再看她的神情,更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我决定把车上的食品,送给她一些,还有她的家人。那是从城市里买来的一些奶制品和肉制品,花花绿绿,包装精致。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不仅摇头,红红的小手也在摇动着,像风中的枫叶。
  我坚持着,有些强行地塞给她。她迟疑了一下,只得从其中拿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巧克力,揣在怀里。接着,恭恭敬敬地冲着我,鞠了一个躬,再次清晰地说出了那两个字“谢谢!”之后,她细心地把巧克力塞进贴身的兜兜里。
  做完这一切,她又用双手托起了那个宝贝纸板,高高地抱在胸前,遮住了自己的半张脸,只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像青海湖一般澄澈和镇静。
  虽然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灾难已经过去,作为一个小小的亲历者,她只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年龄并不相符的镇静和成熟!我们城市里的五六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冰雪天气里,会干什么呢?或许正依偎在妈妈怀里睡觉呢?或许正在暖意盈盈的房间里玩游戏吧?哦,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理解人生的艰难吗?你们品尝过感恩的味道吗?你们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吗?
  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
  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权且按藏族人通常的习俗,称呼你小卓玛吧。我也不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思。不过,今天太冷了,雪太大了,你还是回家去吧,那怕只是一顶简陋的帐篷。
  我再三地劝她。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卓玛,却像巴颜喀拉山一样坚定和倔强,她虽然明白了我的好意,但再一次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纸板上的那两个字,指了指远方,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窝。
  哦,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卓玛,我的眼中酸热热的,情不自禁地双手抱拳,面对她的痴情,面对她的坚定,深鞠一躬,并模仿着她的语气,说了一声:“谢谢!”
  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28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藏族小姑娘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的感觉到了这一切”中的“这一切”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根据这句话的具体语境,揣摩此时小卓玛的心理活动。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荔枝
肖复兴
  (1)我第一次吃荔枝,是28岁的时候。那是十几年前,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时令一过,不消几日,再想买就买不到了。想想活到28岁,居然没有尝过荔枝的滋味,再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出钱买了一斤。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2)回到家,还没容我从包里掏出荔枝,母亲先端出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者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了。
  (3)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如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口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也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络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母亲竞像孩子一样高兴。
  (4)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地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5)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是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是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吃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三年前母亲去世。母素去世前是夏天,正赶上荔枝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荔枝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多远的路,累得张着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跑,才又和我们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我一直相信是天命,是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如果荔枝晚几天上市,我迟几天才买,那该是何等的遗憾,会让我产生多少无法弥补的痛楚。
  (6)其实,我错了。自从家里添了小孙子,母亲便把原来给儿子的爱分给小孙子一部分。母亲去世很久,我才知道母亲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都给她心爱的太馋嘴的小孙子吃了。
  (7)而令,荔枝依旧年年红。(选自《最阕读》,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体会第(3)段中加粗词语“托”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体会“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蕴含的情感,展开合理想像,写出作者最想对母亲说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段中,面对母亲买回来的沙果,作者“连声说真好吃”、“不住口说真便宜”。对作者这种安慰母亲的“把戏”,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你为什么拿这一个
张晓风
  回家之前,我去买了一些水果。
  我买了一根香蕉,两个橘子和一个泰国椰子。中秋节刚过,家里水果没吃完的还很多,随便买一点即可。今天选的三样各有理由,香蕉是因为今年盛产,大家帮忙吃一点比较好,所以买它几乎是出于道德的因素。至于橘子是因为它初上市,皮还青青的,闻起来香味却极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苏写给朋友的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所以,买橘子,是基于美学理由。
  而买椰子却有个非常简单明了的诉求:我口渴了。此刻已是晚上十点半,我在外工作了一整天,非常辛苦,自己带的水也喝完了,买可乐或矿泉水会留一个塑胶瓶来伤害大地,不如买椰子,椰汁甘美似酒,而且椰子壳对大地是无害的。
  但我在排队付钱的时候,收账的老板娘却用非常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眼,说:“喂,阿姨,你为什么要拿这一个?”
  她指的是那个椰子。
  咦?这一个不能拿吗?难道顾客有义务告诉店家自己为什么要选某一个水果吗?这年头连父母都不见得敢问子女为什么要选某人为配偶了,我却竟然要回答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
  “没什么,我随便拿的。”我说的是实话。
  付完钱,我请她帮我在椰子上凿一个洞。她凿好,替我插上麦管,然后,她转过身来,又追问了一句:“那么多个椰子,你为什么偏偏拿这一个?”
  奇怪,原来她还没有放弃要问我真相,这一次,轮到我好奇了:
  “这一个,有什么不该拿吗?”我问。
  “大小都是30元一个,这一个,特别小呀!”她叹气,仿佛我是白痴。
  “所以,刚才那根香蕉我没跟你拿钱……但是,怪呀,你为什么要选这一个呢?”
  她的年纪看起来不算小,从事这一行想必也有些岁月了,阅人大概也不在少数,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
  但我并不想挑个大大的椰子,我此刻并没有太渴,就算渴,我也快到家了,我只想有点什么润润喉而已,有什么必要花时间去精挑细选找个椰汁饱足的大椰子呢?这跟道德的修养不太有关系,我只觉这样做比较合理而已。如果我此刻行过正午的沙漠,喉干舌燥之际,看见椰子摊上有大小不一而价钱一样的椰子,我大概也会拣个大的拿吧?
  可是回顾前尘,我的大半辈子好像都没碰上什么非争不可或非挑不可的事,我习惯不争,可也没吃过什么大亏。像此刻,老板娘不就免了我的香蕉钱吗?也许她可怜我的弱智吧?其实她没算我香蕉钱我也是经她说明才知道的。我习惯不看秤,不复核,店家说多少我就给多少。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但生命、义理、文章都够复杂了,实在顾不上水果的价钱啊
  我当场把椰汁喝完了,那分量不多不少,刚刚够润我当下的枯喉。
1.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中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买水果本来是一件日常小事,作者却从中生发出诸多的人生感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问题。溃散的黑暗
赵丽宏
  ①我的眼前闪动着一双乌黑的眼睛。在这双眼睛里,世界是一片无穷无尽的黑暗,然而它们执著地亮着,寻觅着旁人无法体会的光明。
  ②大约10年前,记者吴斐告诉我,上海盲童学校有个盲姑娘,叫杜琼,喜欢文学,喜欢朗诵散文和诗歌,很希望得到我的书。这样的要求是不能拒绝的。我把刚出版的散文诗集《人生遐思》寄给她时,心里纳闷: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怎么读书?
  ③不久,我就收到了杜琼的信。信很厚,是盲文,用针在厚厚的纸上刺出来,必须用手指来读,我当然读不懂。不过,信中附了她父亲的译文。她在信中告诉我:“我朗诵了你书中的很多作品,以后我把录音带送给你。”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盲文来信。
  ④她真的给我送来了录音带。那天,她由父亲陪着来到我家。如果事先不知道,我真看不出她是个盲人。那一双乌黑的眼睛,很神气地睁着,仿佛世上所有的光明都在她的视野里。她微笑着,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声说话,客厅里回荡着她的笑声。她告诉我,她准备把这本书翻译成盲文出版。她这么说,我报之一笑。我问她,将来毕业了,准备做什么,她想了想,答道:“我很想到广播电台做一个播音员。我看不见,但我能说,可以把。里想的都告诉别人。我想搞盲人教育,譬如,教盲人学会用电脑,使她们能像明眼人一样面对生活。”她的这些想法使我惊讶,当时,电脑对大多数明眼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东西,她竟然已经异想天开了。这是她的美好愿望,有愿望,总是好事情。对一个盲人来说,最可怕的,大概就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而眼前的这个盲姑娘,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这些兴趣,能不能将她引向理想的光明境地呢?
  ⑤我听了杜琼朗诵的录音。她的声音柔和甜美,热情洋溢,对散文和诗的意境有独特的感悟,这声音里有一个中学生的天真烂漫,也有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对光明的憧憬,而这,决非一般的孩子所能表达。她的朗诵使我感动。
  ⑥过了半年,杜琼打电话告诉我。《人生退思》已经由盲文出版社出版。这消息使我感到意外,也使我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不久,杜琼寄来了书。这是一本牛皮纸装订成的书,又大又厚,没有任何色彩,除了封面上几个黑字,其余全是用针刺出来的盲文。在我出版的很多书中,这是最厚重的一本,却也是惟一一本自己无法读懂的书。书的扉页上,杜琼用针刺了这样一行字:“愿您有更多的作品滋润盲孩子的心田。”我把这本书放在书架上,看到它就想起她热情洋溢的声音,想起她那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想起一个盲孩子对我的期望。
  ⑦有时候,我很自然地会想象她的那个黑暗世界。在那个只有声音没有光亮和色彩的世界里,一个盲姑娘如何生活,如何思想?有一次,我问一个生性活泼、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她的年龄和杜琼相仿,和杜琼一样,她也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不同的是,她的眼睛能从容地观赏世间的一切,她的视野里一片光明。我问她:“假如你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你会怎么样?”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宁可死!”我。头一震。杜琼就天天生活在我想象的黑暗世界中,而她活得如此充实。生活和命运.把人和人塑造得那么不同。
  ⑧杜琼初中毕业了。她比同龄的孩子更早面临选择职业、选择谋生手段的难题。在这样的难题面前,浪漫的幻想只能让位给严峻的现实。她考进了一个医疗推拿班,她要用一双灵巧的手,驱除病人的伤痛。她常常打电话,告诉我她的学业在进展,有时候还忍不住把老师和病人对她的赞扬告诉我。我为她高兴。我想,她不仅能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也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对一个盲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低的目标。不过我知道,在杜琼的心里,她那理想并未泯灭,它们还会像火星一样,在她的心里闪烁,只要有机会,这些火星就会燃烧成灿烂的火花……
  ⑨花了三年时间,杜琼以优异成绩从医疗推拿班毕业了。然而她还想追求她日思夜想的文学和广播。她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被婉拒,想报考大学的中文系,也被回绝。她还找了广播电台,想去当一个专为残疾人播音的播音员,结果可想而知,依然是失望。她处处碰壁,只因为是一个盲人,只因为她无法浏览明眼人一目了然的世界。
  ⑩电话里,我想不出用什么话安慰她,倒是她安慰我:“没关系的,我可以自学嘛!”轻松的语调中,我感觉到的是辛酸和沉重。
  她作了一个使我吃惊的选择——报名参加前进业余英语进修学院。学院开始想拒绝她入学,可她发誓能和其他学生学得一样好。于是她和一群明眼的年轻人一起坐进了教室。一本厚厚的英语教材,500多页,她一行字也读不出来。怎么办?她花了几个月时间,请父亲帮她读,她自己动手,用针把所有的内容都刺成了盲文。期中考试,她考了90分,期终考试,她考96分,在班里名列前茅。当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她的同学们对话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奇迹。
  四年前的一天,杜琼来电话。告诉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她已顺利通过美国一所学校所有的考核,并成为那所学校录取的第一位来自中国的盲人学生。她选择的专业是电脑。
  于是,一个盲姑娘,打起背包,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她生活了很多年却无法看一眼的城市,孤身一人踏上了艰难的异域之路。她在电话里和我告别时,我嘴里说着祝福的话,心里却在为她捏一把汗。从此以后,谁也帮不了她,一切全得靠她自己了。
  她到美国后的故事,大概可以写一部激动人心的小说。在陌生的土地上,她睁大着她那双乌黑的眼睛,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着,没有人能阻止她寻找理想的脚步。她被人歧视过,被人轻视过,也被人误解过,但是一次又一次,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她是一个有骨气有能力有智慧的中国人,尽管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学会了电脑,完成了学业,做成了很多健全的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她赢得了所有和她接触过的美国人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们的钦佩和尊敬。每次通电话,我听到的都是快乐而生机勃勃的声音。有一次,她甚至告诉我,她正在设法设计一种供中国盲人使用的电脑软件。“我希望,有一天,国内的盲人也能和我一样,借助电脑,和明眼人一样读书写作。这一天会有的。”她的语调,和很多年前她朗诵我的诗文时一样,甜美柔和,洋溢着热情,只是增添了很多自信。这时,我丝毫也不怀疑,她的设想,迟早会变成现实:
  以常人眼光来看,这位盲姑娘确实是奇迹的创造者。我常想,她想要证明什么呢?她只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想和常人一样,为这个世界增添光亮。对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来说,这是多么可贵。有些人,生着明亮的眼睛,却仿佛被黑暗包裹着,在窄小的圈子里举步不前。而在这个盲姑娘面前,无边的黑暗却无可奈何地溃散了。杜琼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努力,这个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对健全的人们如此,对残疾人也一样。(文章有删改)
1.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盲姑娘一步步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的情感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盲姑娘准备把书译成盲文,我“报之一笑”;盲文《人生遐思》出版,我对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为她捏一把汗”;她设法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的声音,如“清脆悦耳的声音”。请再举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写到了另外一个小姑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
(1)结合语境,品析第段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加粗的句子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中多次写到盲姑娘一双乌黑的眼睛,请你也来写写这双眼睛。(不要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课内外阅读积累中举一个与盲姑娘类似的事例。(不少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西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