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①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②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拢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
③A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知道……黑了,难受。
④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
⑤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⑥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⑦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B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那一瞬,我凛然一惊。C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⑧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小题1:文中记叙了哪两件令我“后悔”的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小题2:“盲人看”这个题目看似矛盾,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4分)
小题3:本文的语言表现力很强、很生动,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句中选择两句并加以赏析。(4分)
小题4:你觉得文中的盲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细节描写说一说你的理解。(4分)
答案
小题1:①我抱怨盲人卖给我的蜡烛质量不好。②我把盲人当成施舍的对象。
小题1:(4分)盲人虽看不见大千世界,但胸中却装着个美好的世界,可以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真善.
小题1:例: A、语言描写, 说话一顿一续,可以看出盲人被“我”的一番责骂吓得战战兢兢,也可以看出蜡烛质量低劣这个事实也出乎盲人的意料。写出盲人内心无比的愧疚和不知所措。动作、外貌描写等。
B、动作描写。“捉”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出盲人妻子不情愿“看”,而盲人硬要让她看并抓住她的手指“逼”她看的情形。突出了盲人一定要让妻子懂得盲人也能够“看”得见的急切心理,也表现了盲人的自信。“攀”生动传神的刻画出盲人夫妻“看”树的艰难。因为他们毕竟是看不见的,是依靠手去摸索的。也突出了盲人不畏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隐含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C、真正有意义的东西是被心感受到的,真正难忘的东西是记在心中的刻骨铭心的记忆;眼睛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浮华,用心感受到的才是真实的美好。
小题1:(4分)热爱生活、自强不息、为他人着想、关爱孩子等 ;细节略
解析
小题1: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
小题1:体会文题的内在含义:“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真善.”。
小题1:小说中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人物描写手法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描写手法,再具体答出表达效果即可。
小题1:结合细节例子,总结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合理表述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盲人看 毕淑敏(16分)①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最后一次支离破碎的善意
①她是班里让人心怜的差生。起初,很多的人不明白,为何她的成绩如此要命,学校还是三番五次的为她召开募捐大会。直到那次体检……
②那次体检之后大家才知道。她不但是个色盲,反应速度也有着极大的问题。于是,先前那些对她冷嘲热讽的同学忽然悔憾起来。要知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重点中学,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女生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
③每每开展帮助她的主题班会,同学们都会异常的团结,百众一心。最让人感动的是,几年间,她从不曾对谁哭泣过她一贫如洗的家庭,更不曾抱怨过自身的种种不幸。相反,她的乐观、豁达、乐于助人,深深感染了周围的所有顽劣少年。
④记得有一次,隔壁班的坏男生笑话她是弱智,在楼道里堵住她,狠狠地告诫她这条路是聪明的人才能走的。这件事,她始终守口如瓶,整日欢笑着与班里的同学一同来去。只是,每每走到那个楼道的时候,她总是不经意地撒开了同学的手,独自走向另一条稍远的楼道。
⑤事情的始末,终于还是让班里的同学知道了。那天,我头一次见后排的男生们如此的团结,在清晨第二节课后的广播操时间里,硬拉着她去走了那条楼道。她推诿不过,只能被人群簇拥着去了。不知为何,她走着走着,竟然簌簌地落起泪来。那些莫名的泪水,深深地唤醒了那些坏男生的良知。生至今日,都没有过这样一个集体,诚心实意地维护着她,将她当自己的亲妹妹一样看待。当然,那个坏男孩再没敢欺负她。他被那声势浩大的场面吓得脸色惨白,腿脚哆嗦。临近毕业的时候,班里的同学无不暗自伤感。尽管班里的几位高材生连番上阵,彻夜不停地为她补习功课,但还是不得不承认现实的残酷与冷漠。大家各自心照不宣,似乎都早已预料到,这位让众人心里怜悯的小妹,将要在高考中名落孙山。
⑥事如所料,填写志愿那一天,她逐一邀请班里所有同学,哽咽着说,这几年,她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来报答我们。她实在想不出空前绝后的办法,只得每日积攒零花钱,好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请我们到校外的餐馆里大吃一顿。那天,班里的大部分男生都哭了,呜呜的翕动,像窗外七月柳条间的暖风。没有一人前去赴约,因为没有一人舍得花这样的钱。如此暗藏悲伤而又饱蓄大爱的饭啊,叫喜庆的我们怎么下咽啊?
⑦时光将我们毫不留情地推散,各自奔向了天南海北,尽管生命中,先后出现了不同的面孔,但对于多年前的那个弱小的坚强的女生,心中还是保留着一块最为柔软的空地。只是,经历世事之后,忽然对昔日的自己有着深深的无奈与愧疚。当年,如果我们能忍住泪水,欢喜着吃下她郑重邀请的那一顿饭。那么,即便她从此一生暗淡无光,也可以在惨淡的记忆中自豪地想,很久很久以前,自己曾那么拼尽全力回赠过那些帮助她的人—-那是多么的光彩而又值得骄傲的事情啊。只可惜,这最后一次足以给以后的岁月酿成慰藉的机会,也被我们执拗的善意击打得支离破碎。
(摘自《读者》)
小题1:从全文看,班内同学对她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填写下面的空格。(2分)
→悔憾→怜悯→伤感→
小题2: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深刻含义。(4分)
(1)狠狠的告诫她这条路是聪明的人才能走的。
(2)心中还是保留着一块最为柔软的空地。
小题4:第五段中说 “不知为何,她走着走着,竟然簌簌的落起泪来。”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她为什么落泪?(3分)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③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④“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⑤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小题1:本文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__________ 》一书 。(3分)
小题2: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2分)A B
小题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 B.对噪音特别反感。 |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 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
小题5:“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
①巴尔干半岛上的萨拉热窝,往日热闹非凡的街头空无一物,维斯·米斯其纳市场已经没有一块平整的地段了——天空中的大气仍在颤抖、大厦上的玻璃仍在碎裂、酿酒厂的酒浆仍在流淌……战火还没有停息,炮弹在呼啸,坦克在突进,子弹在飞舞,也许就在神不知鬼不觉的那么一瞬间,谁都可能被这个可爱而又可恶的世界抛进地狱。
②下午四点,街头上出现了一个人——瘦高个,一头乱发,近乎可笑的八字胡,一副悲伤至极的神情。他穿着正式的音乐会演出服装,右手抱着一把大提琴,左手拎着一个塑料椅,一步一步地朝前走,脚步很沉重、很坚定。他走到维斯·米斯其纳市场中央,把塑料椅放在被迫击炮炸出的一个弹坑旁,然后一动不动地肃立,合上双眼静默一分钟。接下来,他扬起双手,左手握住大提琴的颈部,右手将琴弓搭上琴弦,庄重地开始演奏——音符漫漫飞扬,旋律款款流泻……
③就在前一天,1992年5月27日下午4点,萨拉热窝围城战役进入最激烈时段,几发迫击炮弹飞过来不偏不倚地落在维斯·米斯其纳市场,顿时,整个市场被大火吞噬了,一群正在排队等面包的普通市民被击中,到处是残肢断臂,到处是鲜血和碎骨,当场22人丧生,70多人受伤。韦德兰·斯梅洛维奇,萨拉热窝交响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手亲眼目睹了发生在窗外的惨剧,在经历了巨大的悲痛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④面对呼啸的炮弹和横飞的子弹,韦德兰·斯梅洛维奇没有半点退缩,每天下午4点准时来到维斯·米斯其纳市场中央,满怀悲痛泰然自若一丝不苟地演奏《G小调慢板》。大提琴如泣如诉,沉重的音符在留下一个个弹坑的街道上流泻,缓慢的旋律在被战火摧毁的时空中回荡。
⑤一天,两天,三天,连续的22天里,韦德兰·斯梅洛维奇天天做着一件事——下午四点,在维斯·米斯其纳市场,或端坐在街道的碎石残砾中、或斜倚在四周冒着黑烟的断墙上,演奏托玛索·阿尔比诺尼的《G小调慢板》,演奏给荒凉无人的街道听,演奏给四分五裂的汽车听,演奏给躲藏在地下室里的普通市民听……在此期间,他不敢确定自己能否活下来,只知道自己必须这样做。幸运的是,尽管炮弹呼啸子弹横飞,他却奇迹般地毫发无损。
⑥这一场景,被一名俄罗斯摄影师捕捉住了,拍摄了一张照片:背景是坍塌的残yuán断壁,灰暗的色调中透出一片明亮,韦德兰·斯梅洛维奇穿着演出的燕尾服,左手握着大提琴,右手拉着琴弓,沉浸在忘我的演奏之中。 (城市快报》2010年1月27日)
小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2分)
吞噬( ) 残yuán断壁( )
小题2:“在这一时刻,纷纷扬扬的战火声全部消失了,这个世界被音乐统治了。”这是原文中独立的一段,你觉得它放在哪最合适?( )(2分)
A.②③ | B.③④ | C.④⑤ | D.⑤⑥ |
(1)炮弹在呼啸,坦克在突进,子弹在飞舞。
(2)他穿着正式的音乐会演出服装,右手抱着一把大提琴,左手拎着一个塑料椅,一步一步地朝前走,脚步很沉重、很坚定。
小题4:文章第③段最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你认为这个“决定”是什么?(2分)
小题5:韦德兰·斯梅洛维奇想通过音乐传达什么思想?(2分)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小题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选文中的闻一多先生都“做”了些什么。(3分)
小题2:选文最后一段,在整篇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3分)
小题3:“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请说说句中加点词的作用(3分)
小题4:请说说下面这个句子的含义(2分)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⑵小薛是内秀的女孩儿:交待打印的文件,第二天页码排好整整齐齐搁在桌上;帮编辑部同事定盒饭,每个人的口味都问得清清楚楚;最叫我惊叹的是她修改的标题,很有感觉。这些惊喜,我背地里一遍遍跟别人说。
⑶但我还是派给小薛很多活儿,联系这个牛人那个大家。有次她脸红红的跑过来,抱歉,老师,韩某某我实在联系不到。他院里的人怎么都不肯提供电话。
⑷“那就跟接电话的人讲,你十万火急;你是她失散多年的妹妹;你很仰慕他;找采访过他的记者;给他的博客留言;去他的办公室围追堵截……”
⑸“好的,老师。”她轻轻说道。
⑹小薛的成长人人都看得见。
⑺来社里才5个月,她编了5篇随笔,做了4个人物专访,其中3个都是大家。她顺利转正。从此,小薛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大都市无情动荡,她却有了一方舞台,可起舞,可栖身。
⑻很快,社里下达了编辑部整改通知。现有的大一统格局被拆分为两个部门,我与生性懒散的老曾分别被任命为A、B部主任。
⑼可是小薛居然申请了去老曾的部门,她对我说:“老师,我决定离开你了。”我笑一笑,等待她把话说完。
⑽“离开你,因为你是太苛刻的一个人,所有的人都懒懒散散、无所事事,你却规定我按时打卡,连所有的人都用公家的电话大聊特聊,我却在你的目光下,一个简单的问候也不敢打回家;你自己不提,但很多人告诉我,若干年前你就采访过韩某某,关系很好。为什么举手之劳都不肯帮?”小薛的情绪很激动。
⑾苦恼的是老曾。他不知拿这个小姑娘怎么办。一天,他乐滋滋地告诉我,给薛宜找了个活儿,负责后期制作,外加拆看读者来信,她内秀、心细,你说过。
⑿嗯。我心里微微咯噔了一下。有什么东西,要被毁掉了吧。
⒀可薛宜茫然不觉。相反地,她享受着没压力的生活。上午10点才来上班,下午4点下班。拆几封信、接几个电话、校校错别字,余下的时光,喝茶、浇花、聊聊天,与旁人都说说笑笑,除了我。从此师徒是路人。这令我始终没工夫说出想对她说的话。
⒁22岁时的我就像22岁时的薛宜。那时,我曾把自身的成败,寄托在“师傅”身上,索要包容、怜惜与庇护。
⒂可“师傅”说:“楚楚,冷漠是俗世的本性,除了父母子女爱人,没人有义务给予你深情。师傅终有一天会离开你,他的责任是教你谋生的本领,你的责任是抓住机会好好学习。将来能不能立足,全靠你自己。”
⒃我记住了这些话,以后再有冲锋陷阵,再不似小女孩儿般抓住大人的手,哀哀求告。26岁,凭自己的能力在江城谋得立足之地。
⒄所有的言传身教,所有的求全责备,以此为源。
⒅工作太忙,薛宜渐渐淡出我的视线。重新注意到她,是两年后了。她扶着肚子,拎一个空水桶、一把扫帚走下台阶。我忍不住责备老曾:“怎么还要孕妇做卫生?”
⒆可要她做什么呢?写稿子,不能跑;寄包裹,担心重;接电话,抱怨喧嚣扰攘……
⒇准天才小薛,就这样在苍茫的人海中,沉没、消失。
小题1:阅读全文,说说准天才小薛在人海中沉没的原因。(2分)
小题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⒁、⒂段在文章中的作用。(2分)
小题3:结合文中具体事例,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小题4:比较第⒆段和改句,说说哪种表达效果更好?(4分)
原句:可要她做什么呢?写稿子,不能跑;寄包裹,担心重;接电话,抱怨喧嚣扰攘。
改句:可要她做什么呢?什么都不会!
小题5:文中说“这令我始终没工夫说出想对她说的话”,请你试想一下,如果有机会,“我”会对小薛说些什么。(3分)
最新试题
- 1在下列事物的相关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 )A.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8千米/秒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5℃C.
- 2已知等腰△ABC的腰为底的2倍,则顶角A的正切值是( )A.32B.3C.158D.157
- 3计算与化简:(1)(-)÷(-)+(-);(2)-33×(-2)+42÷(-2)3-|-22|÷5;(3)(-3)3-[
- 4在反应8NH3+3Cl2====6NH4Cl+N2中,被氧化的NH3与未被氧化的NH3的质量之比为A.3:8B.8:3C
- 5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上图中沿甲乙一线附近的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图中最
- 6(1)某学校学生在开展“测金属电阻率”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对有关金属(灯泡中的钨丝)、半导体(二极管)、合金(标准电阻)及
- 7已知向量,且,则 .
- 8(12分)以硫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所得的酸性废水中砷元素含量极高,为控制砷的排放,采用化学沉降法处理含砷废水,相关数据如下
- 9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3题。1. What can the woman be?A. She is a waitres
- 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邻国A的名称是 ;在我国的邻国中,面积最大的国家的代号是
热门考点
- 1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A.多盆地地形B.海拔较高,以高原为主C.地势平坦,起伏不大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 2— Whose pen is this? — Oh, it’s_____. I was looking for it
- 3---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beef noodles or tofu noodles?-
- 4有学者认为,民主只是一种决策机制,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多数人的民主,剥夺了少数人的民主权利。辨题:
- 5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初速度v0,从A点竖直向上射入真空中的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粒子通过电场中B点
- 6计算电功率的公式中,U表示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值,是用电器的电阻值,则此式可用于( )A.计算电冰箱的功率
- 7The fighting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left the area ______.
- 8下列关于元散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散曲又称“长短句” B.元时汉族文人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C.元散
- 9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与能量有关的生理活动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叶绿素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时,首先将能量贮存在[
- 10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动词) B.接孟氏之芳邻(接